山东港口烟台港以链式思维聚合力
前三季度商品车运量国际中转22.5万辆,居国内沿海港口首位
□记者 范薇 通讯员 张超 报道 11月2日,全球最长汽车运输船“泰斯堡”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985台出口汽车装船作业。
□ 本报记者 范薇
本报通讯员 张磊
1-9月份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商品车运量38.6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国际中转22.5万辆,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位——这是烟台港商品车业务前三季度交出的成绩单。
如今,在提供码头装卸、仓储等传统港口服务的同时,烟台港持续放大港口枢纽功能和产业支撑作用,深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为特色业务聚集发展合力,在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中乘势而上。
商品车供应链陆海内外联动
10月25日,在烟台港芝罘湾港区汽车码头上,有2万台左右的汽车整齐停放在这里,整装待发。这些汽车有的将搭船出海,前往美、非、欧的国家和地区,有的将乘上火车去往中亚,还有的将分拨到山东各地销售。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受到大批外国消费者青睐,国产汽车热销海外市场。汽车出口量的大幅提升,让港口汽车运输业务格外繁忙,汽车滚装船运力呈现紧张状态,车企等船出海成为常态。
作为中国北方商品车中转枢纽港和第三大外贸出口港,烟台港目前开辟商品车航线14条,包括9条外贸航线和5条内贸航线。“外贸航线一是出口中国生产的汽车,二是为外国生产的汽车提供国际中转。”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杰介绍。烟台港外贸航线连接北美、非洲、欧洲、中东等地的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主要商品车码头全覆盖,月均外贸航班达到21航次。内贸滚装班轮航线则串联起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广州等国内沿海主要滚装码头,所运输的车辆主要供应山东省内汽车消费需求。
在持续打造烟台—韩国商品车国际中转海上大通道的同时,烟台港创新国际海铁联运过境物流模式,发展多式联运,打造烟台—中亚商品车跨境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日韩汽车漂洋过海,到达烟台港乘火车继续西行。“铁路就在码头边,码头上的车可以直接开到火车上,这是烟台港相比国内其他汽车码头的最大优势。”杨文杰说。这条陆地通道串联日、韩、俄罗斯等国家,放大了港口供应链节点作用。
依托完善的航线网络布局,烟台港商品车聚集效应充分彰显,业务层不断扩大。在深化与一汽、上汽、广汽、宝马、重汽、斗山等汽车品牌合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卡特、徐工、三一、长城、长安等20余家品牌货源,现已与50余家汽车生产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打造陆海内外联动的商品车产业链供应链之路上,烟台港仍在不断发力。“以往我们的目光聚焦在码头装卸作业,现在我们更加注重与上游车企和下游船公司的沟通,了解并协调各方需求,建设全程服务体系,降低汽车出海成本。同时基于背靠东三省、辐射华东的区位条件,加快两个区域车企的串联,深挖内贸潜力。”杨文杰告诉记者。
中非黄金大通道“双向奔赴”
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芝罘湾港区,两艘观光游艇顺利完成“登”船,搭乘“中非班轮”驶向非洲几内亚。“这是我们烟台港首次开展出口非洲国家的游艇吊装业务,货类越来越丰富的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正成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友谊桥梁和海上高速路。”烟台港联合通用营销商务中心副经理王伟说。
2014年,烟台港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几内亚UMS公司组建“赢联盟”,在几内亚的红土地上建港采矿、铺路架桥,合作开发铝矾土资源丰富的几内亚博凯港,成功开辟出一条从非洲几内亚到中国烟台的铝矾土“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铝产业供应链海上物流大通道再添强力引擎,目前几内亚方面年出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
“韦立航运CAPE型散货班轮舱口宽、舱容大、易堆存,具有件杂货装载资质、班期稳定等优势条件,我们就充分利用进口铝矾土船舶回程运力组织货源,对非出口件杂货。”烟台港生产业务部业务主办李健介绍。烟台港精准对接非洲经济建设需求,汇集全国钢材、设备、水泥、工程机械、集装箱等生产生活资料,以几内亚为分拨中心,为非洲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中非件杂货班轮出口由开通之初的10万吨发展到200万吨,助力“中国制造”出海。
目前,从烟台港始发的中非件杂货班轮业务持续增量,业务涉及非洲几内亚、坦桑尼亚、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加蓬、喀麦隆、尼日利亚、加纳、利比里亚、塞内加尔等十余个国家,已实现对非洲沿海国家的全覆盖。
借势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依托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烟台港持续在几内亚铝土矿全程物流链“重来重回”上精准发力,以优质服务助力“中国制造”出海,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
原油储运体系“齐心协力”
日前,一艘半载13.1万吨原油的“卡萨”轮,在烟台港管道公司一体化运营体系下,仅用18.5小时即完成了卸船作业,较预计完货时间缩短了将近12小时的作业时长。
自从今年7月可以接卸30万吨级VLCC超大型油轮的602#泊位投产,烟台港西港区便拥有了2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数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配套罐区、1200公里长输管道,与铁路、公路、水路共同组成“卸、储、运”原油一体化储运体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油品供应、运输和保障能力。
据介绍,烟台港是全国首个油气码头、罐区、管道一体化运营的港口,2022年管道复线投产后原油年输送能力已达40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第三期烟台港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项目。
“码头、罐区和管道一体化运营,烟台港目前仍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此模式的港口。当码头、罐区和管道公司各自独立运营时,需要原油的石化企业要跟多家单位联系,才能完成整个购买流程,但现在与烟台港联系,简化了复杂的沟通过程。”烟台港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梁风旗介绍。而一体化运营体系的形成,对于参与原油“卸、储、运”各环节的企业,则意味着节省了相互间协调的工作,从各自为战到齐心协力,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烟台港已建立自码头接卸至罐区中转并经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多渠道疏运的一体化多式联运运营模式,为山东石化产业打通了“原油动脉”。
同时,烟台港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一体化运营更加精准高效。为合理调配原油管输批次,提高原油周转率,烟台港利用管道智能生产排产系统推演出多式联运下的“最优”排产方案,实现原油“卸、储、运”无缝衔接。
在原油运输以外,烟台港还依托港口集团航运、贸易、金融等板块,帮助客户企业协调资金、船舶、原油资源,为山东石化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同时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油混调配输基地,烟台港通过各环节协同配合完成精准的原油混兑,丰富了一体化运营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