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6日讯 (记者 杜伟 见习记者 李燕琦)7月6日下午,枣庄市薛城区召开“砥砺奋进六十年 喜迎党的二十大”薛城建区60周年新闻发布会。会上,薛城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王晓燕就区生态环境分局在薛城建区60周年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向大家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王晓燕介绍,建区60年来,薛城区始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以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了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驱动”成为薛城区首要发展战略。各级、各部门生态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显著增强,生态文明获得感大幅提升。“生态是最持久的竞争力”已成为全区各界的广泛共识,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薛城”成为全区上下的奋斗目标。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近年来,薛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以来,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较2016年分别改善了47.6%、41.9%、68.2%、30.3%。“十三五”期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0%以上。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标准,主要河流生态已恢复到六七十年代最好时期的70%左右,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出台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环境管控单元清单,全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0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7.4%,城区绿化率达到43.9%。2020年,薛城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了生态文明样板。
王晓燕强调,下一步,区生态环境分局将主动担当薛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贡献环保力量。
会上,记者就薛城区作为淮河流域沿线,建区60年来,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区生态环境分局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进行提问。
王晓燕介绍,薛城区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是南四湖的重要汇水区域,这对河流水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多年以来,薛城区坚持构建、深化“治用保”流域治理“枣庄模式”和加严排放的“枣庄标准”,坚持源头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国控、省控河流出境断面的稳定达标。
一是坚持源头防治。先后拆除了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超期服役的四座焦炉、拆除了区发电厂、金正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累计投资近亿元,对11家重点废水排放企业进行了改造,对造纸、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依法实行清洁生产审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废水无害化处理。印发《薛城区辖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等文件,将相关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8家企业实施污水深度处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对303个排污(水)口进行备案管理并统一编码,实现河道排污可溯源。
二是深化污水处理。随着工业产能的逐渐加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用水量和排污量日益增长,为此我区新建、扩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日处理能力从原有4万吨提升到12万吨,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创新实施了出水主要指标COD低于25毫克/升、氨氮低于1毫克/升的“枣庄标准”。投资1.2亿元,实施中水回城工程,将北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第二水源”,实现污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三是强化流域治理。在全长46公里的大沙河干流上,投资4000万元,先后建设了24座橡胶坝、溢流坝,逐级拦蓄净化,实行层层降解。投资1.46亿元,对小沙河城区东、西支全长9.1公里的黑臭水体实施重点治污工程。2021年以来,实施了总投资8600万元的小沙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铺设污水主管网8条共8.9公里,支管网22条共11公里,完成61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先后建设小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37亩、周营沙河西支河道走廊湿地387亩,实施小营水库及上下游、蟠龙河(邹坞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水系生态全面修复。2021年与高新区、济宁市微山县签订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深化区域协同治理。
同时,今年薛城区申报了总投资23.38亿元的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实施以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保护为重点,结合生态农业与农村建设、城乡环境提升、生态工业转型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项目。6月11日,该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辖区水环境质量,保护南四湖及京杭大运河水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用水安全。
王晓燕就当前新时期区生态环境分局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新举措进行介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薛城区环境治理的重点,近年来,薛城区聚焦PM2.5、PM10、臭氧含量等重要指标,采取一系列新举措,驰而不息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全区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46μg/m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9,较2016年改善了50%以上,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一是实时指挥部署。构建了区级领导亲自部署、职能部门靠前指导、镇(街)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区领导、镇(街)、部门主要及分管同志为成员的“大气群”,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大气污染问题。成立了14个督导帮扶组,实现了重点污染源驻点督查全覆盖。
二是实行智慧监管。借助国家环境规划院实施的“生态环境优化提升项目”,全面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更新编制了大气污染源清单,研究分析细颗粒物来源及大气污染特征,编制臭氧工业源、扬尘源具体综合治理方案。通过2个国控空气站、7个镇街空气站、26个微站、31家企业在线监测、44家企业视频在线监控、激光雷达、走航、18个道路和工地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仪,全天候、无盲区监控各类污染源,实现了精准管控。
三是实施专项治理。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空气污染主要因素,因时而异开展专项行动。结合近期温度日益升高,臭氧污染日益明显的问题,积极落实夏秋季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序差异化错峰生产,对涉VOCS各环节进行全面管控。鼓励全区39家加油站出台夜间加油优惠政策,并采取三级油气回收抽检。加大柴油车常态化路查路检和入户监督抽测力度,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为解决秋冬季大气污染,实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对全区125家涉气企业进行全员帮扶,对14家企业进行驻厂帮扶。
薛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成绩来之不易,在此呼吁广大公众对薛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给予积极配合,从身边小事做起,少开车、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杂物、规范餐饮油烟排放、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为全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积极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