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2-3321110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房产
 
“认房不认贷”来了,谁将受益?专家解读
来源:齐鲁网视   访问量:2345    添加时间:2023-8-28 9:43:55
 

房贷政策又有新消息,三部门印发通知明确了“认房不认贷”的首套认定标准。会提振楼市吗?中新经纬梳理专家、机构解读,一文带你看懂。

据媒体报道,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项政策将使更多购房人能够享受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认房又认贷”的标准应该变了。

那什么是“认房又认贷”呢?张大伟解释说,所谓“认房又认贷”是指,如果名下有房,再买房就算二套;特别是名下曾经有过贷款,无论现在贷款是否还清,再进行买房都会认定为二套。

哪些城市实行“认房又认贷”政策呢?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整理,目前一线城市及厦门、成都、合肥等约20个热点城市实行该政策。

“‘认房又认贷’对于很多真实改善购房者来说,卖一套房再买就算二套房,这非常不合理。”张大伟解举例称,目前北京购房政策为“认房又认贷”,即如名下有1套住宅或全国内的贷款记录(还清与否无关),再次贷款购买住宅即为二套。其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普宅为60%,非普为80%。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若是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部分有过贷款记录的购房者,其换房方面可能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进而导致认购首付比例和利率明显偏高,导致购房成本加大。而按照“认房不认贷”政策,只要名下无房,那就可以按首套房进行认定。这就使得一些有过贷款记录的购房者,也可以享受到首套房的标准,即使得购房的成本快速降低。

“此次政策也非常清楚,主要是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该政策内容说明,当前对于此类政策的调整,总体上都是为了不断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因此该政策实施后,住房消费市场的活跃会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购房者购房的约束减少了、包袱减轻了,购房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严跃进进一步表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也表示,对市场而言,“认房不认贷”有利于改善性需求的释放,也符合更好的满足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政策方针,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门推动“认房不认贷”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表示,这意味着认房认贷不符合政策执行标准,但还需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是否使用。预计在当前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一线城市跟进的概率较大。

张大伟则认为,“认房不认贷”在一线城市预计不会全面实施,深圳无房有贷户首付50%,北京、上海无房有贷基本60%~80%起,预计政策不会全面松绑,很可能会率先在北京的房山,上海的临港等偏远区域试点。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称,市场对于“认房不认贷”落地的呼声很高,本次三部门的表态也为政策的落地扫清一些障碍,但预计这一政策不会全国“一刀切”,一线城市落地的节奏依然可能偏慢。

(中新经纬)


上一条信息: 暑期档电影平均票价40.8元创十年新高,专家解析票价上涨原因       

下一条信息: 新动作!上海试点含糖饮料警示标识!超市内挂起“红橙绿”提醒

今日推荐
中安鸣翠苑三期 双11特惠 ---媒体人、网红达人现场采风行
中安鸣翠苑三期 双
  风华倾城  美好共鸣


热门信息
  枣庄房产 |  揭秘“中梁实力
  林氏木业家居|天猫新零售门
  薛城《城建·香樟园》连廊通
  生态健康 畅意生活——枣庄
  秒杀全城,满分制胜!国宾神户
  汇众·天樾KSD模特大赛圆满落
  五一买房别冲动!枣庄中安鸣
  枣庄汇众·天樾府正式营销中
  山东卡芃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枣庄汇众·天樾府项目联合商
热门图片
秒杀全城,满分制胜!国宾神户型,不服来挑战
秒杀全城,满分制胜
汇众·天樾KSD模特大赛圆满落幕
汇众·天樾KSD模特
危险这家公司卖房卖到马路上
危险这家公司卖房
风华倾城  美好共鸣
风华倾城 美好共鸣
枣庄新城滨河府举行一期物业服务签约仪式
枣庄新城滨河府举
枣庄正信·世纪新城认筹活动盛大启幕
枣庄正信·世纪新城
精彩专题
中国石油潍坊分公司:企地携手传承雷锋..
中国石油潍坊销售:甜“蜜”行动,情暖..
中心街街道公园社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友情链接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     医法汇医疗律师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光 明 网     中 新 网     人 民 网     新 华 网     鲁 网    

联系电话:0632-3321110 投稿邮箱:qlwsnews@163.com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监察 山东公安民生服务在线
  ICP:鲁ICP备17043532号  主办:枣庄鲁网书画院
Copyright @ 1997-2010 zzw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