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驾驶电动叉车作业。本报记者董若义供图
“叉车来了,叉车来了……”随着警示音响起,一辆电动叉车缓缓驶来,没有嗡鸣的震动,也不见呛人的黑烟。
放眼望去,搬运车、牵引车、升降车、清扫车等各类新能源机械在车间内忙碌穿梭,清爽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干劲十足。
这是记者在山东省德州市的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
山东省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经验交流现场会日前在德州市召开。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纯电替代、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油电混合、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共享租赁等3种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模式,并展开交流探讨。一系列“经济账”“生态账”“健康账”算下来,更加坚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从柴油车向新能源车迭代升级的信心。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永涛在会上指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是促进大气污染减排的重要抓手,而推进新能源化正是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减排的根本之举。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抓住关键环节,抓实抓好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应用,大力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清洁化发展,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多方探索,让新能源机械应用更便利
共享单车的使用流程大家都不陌生,而今,在德州市天衢新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共享电叉”也用上了这套流程。
据了解,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以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为主要职能,园区在孵项目有281个。“为解决大批运输车辆污染排放难题,我们在园区推出了‘共享电叉’服务,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械,无须为产品质量、维修保养等问题担忧,采取年租、月租、日租,甚至按照小时进行租赁,即可共享使用电动叉车,既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使用门槛,也从根源上破解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难题。”海沃达(山东)产教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养田对记者说。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介绍,目前,仅天衢新区就已在14个园区投入230辆共享电动叉车,同时,有6家企业正在与租赁公司洽谈,计划长期专项引入电动叉车59台,替换燃油叉车78台。此外,齐河县通过完善租售、维护体系,辖区11家重点物流园区在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已有816台,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98.8%。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主任郭元春介绍,如今,这种共享租赁模式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方兴未艾,为中小企业使用电动叉车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经济效益共赢的新格局。
与共享租赁模式不同,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纯电替代模式,算得更多的是“长远账”。
“一台3吨燃油叉车全工况下(8小时及以上),一年燃烧柴油约为7200升。全部更换为新能源叉车后,一年可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约19.8吨、颗粒物约1.58吨,大大减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董事长姜桂廷详细介绍着应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信用账”“时间账”“经济账”“生态账”“健康账”。这一系列的“小账”,汇聚成了公司长远、健康发展的“大账”。
正在车间忙碌的叉车师傅告诉记者:“之前的柴油车开起来耳边‘轰隆隆’地很吵,气味也比较难闻。这台新能源叉车就比较安静,也没有刺鼻的气味,开起来更顺畅、舒适,操控响应很快,操作简单,负载爬坡也完全没问题。”
目前,仅电动叉车,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已购置了101台,与燃油叉车相比,每年可节省燃油、保养等各项费用总计450余万元。
先行先试,形成“多点开花”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围绕推广应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山东省各地坚持先行先试,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措施,形成“多点开花”新局面。
今年初,德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对11个城区建成区和105个乡镇(街道)驻地分区分时段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综合运用编码登记核查、监督抽测、实时定位监控、执法处罚等手段,严厉查处老旧机械违规使用问题,倒逼高排放机械提档升级,为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扩展使用空间。同时,坚持助企为民,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引导企业以优化的投入模式推进新能源替代。
济南市积极引领龙头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新能源机械推广应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济南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已实现园区内490台叉车全部电动化。重汽集团已制定老旧机械淘汰更新计划,新增机械拟全部使用电动机械,集团各子公司电动叉车总数达到了495台。济南市轨道集团地铁建设项目各施工工地正在使用的34台盾构机已全部升级为电动机械,还试点使用电动旋挖钻机,不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还减轻了噪声污染。”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立华介绍。
“凡在销售端申请登记的新能源机械,销售企业在市生态环境局监管平台微信小程序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会立即收到短信提示,迅速审核并随即生成环保号码,销售企业当场完成规范喷码,大大缩短了流程,节省了时间。”今年以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开辟的新能源机械编码登记“10分钟办结”绿色通道,得到车主和销售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大幅提高编码登记效率的同时,聊城市生态环境局还会同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和水利局等10部门,以“源头控制、防治结合”为原则,实施施工工地进出场(厂)信息化登记制度,建立绿色工地环保免检机制,鼓励支持新能源机械入场作业,并与绿色工地申报挂钩。深入销售企业和用车单位,现场宣贯新能源机械应用优势,为新能源机械推广创造良好条件。
在非道路移动机械迭代升级进程中,青岛市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纳入淘汰范围的机械除发动机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外,其他主要零部件大多性能良好,可以继续使用,而直接予以整机报废不符合绿色新发展理念要求。对此,青岛市积极开展新能源改造探索,确定了使用电池和电动机直接替代发动机的新能源改造路线,为老旧机械淘汰更新提供了新方向。
疏堵结合,为推广应用新能源机械创造条件
围绕抓实抓好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应用,肖永涛强调,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应用。
坚持因地制宜,主动帮助企业和个人算好使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经济账”“时间账”“信用账”“健康账”“生态账”,积极争取和落实各项政策支持。综合运用编码登记核查、监督抽测、实时定位监控、禁用区管控、进出场登记、执法处罚等手段,建立严格、全面的倒逼机制,动真碰硬查处违规行为,限制压缩老旧机械的使用空间,推动进行淘汰升级,为推广应用新能源机械创造条件。
要充分利用帮扶检查、便民惠企等各种工作时机,深入企业一线,宣传新能源机械的比较优势,引导机械所有人推进换电。要利用新闻媒体,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发展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工作中形成的企业支持、群众愿意、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要及时总结,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张金智在会议总结时强调,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总结好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和考核指标,压实市、县两级主管部门责任,以实际行动推动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应用落地见效。要综合用好支持政策、财政补助以及各类金融工具,引导企业或者个人采用租购并举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机械替代成本,提高换电的积极性、自主性。要加强新能源机械用电安全宣传督导,确保新能源机械换得安心、用得放心,真正把好事办好,让企业和群众受益。
原标题:《从柴油车向新能源车迭代升级 山东闯出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排新路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