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斤杨梅,狂“炫”20天!他进了抢救室 |
来源:齐鲁网视 访问量:2389 |
6月是杨梅上市的旺季 因其色泽红润、酸甜多汁 有“果中玛瑙”的美誉 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但最近 却陆续有人因为吃杨梅进了医院 每天吃1斤杨梅 大叔病情危重 6月21日, 温岭的林先生忽然浑身乏力, 双腿都抬不起来, 到台州医院办了住院手续并做了化验。 结果显示, 他的血钾值为7.24mmol/L, 已经超过6.2mmol/L的危急值。 台州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光标称, 当时, 林先生肌酐值为708μmol/L, 已达到尿毒症期水平, 且又合并高钾血症, 病情属于危重阶段了。
肾内科值班医生立即采取措施, 给林先生做了血液透析等治疗, 透析后情况逐渐好转。 而后林先生透露, 自己既往有糖尿病史, 并且肾功能不好, 平时也不注意监测相关指标, 最近突然出现乏力才来就诊。 当被问到近期饮食时, 林先生说, 最近就是杨梅吃得勤快, 从杨梅上市开始, 就基本每天吃下一斤多, 从6月初开始, 已经连续吃了20来天。 当天, 还有一位女患者, 情况几乎与林先生相同。
2两杨梅中的含钾量就达到149mg, 虽然钾对人体来说不可或缺, 但对于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 肾脏无法排出过量的钾, 血钾升高, 就成了‘高钾血症’。” 徐光标介绍, 严重高钾血症会引起心跳骤停, 危及生命。 这几类人吃杨梅要注意! 杨梅中富含有机酸, 是一种酸性水果。 少量食用, 有开胃的作用, 但如果一次性吃太多, 就会让胃酸过多分泌, 从而出现反酸现象。 对于胃病患者而言, 胃酸大量分泌, 大量的消化液充盈在胃部, 反复刺激消化性溃疡炎症部位, 容易出现溃疡出血, 进而引发剧烈胃痛等胃部不适。
医生提醒, 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 食用杨梅等水果的时候, 最好是在饭后, 且一次性不宜吃太多, 略吃几粒尝尝鲜就可以了。 杨梅虽然升糖指数低, 但仍然有糖分, 且含有较多的柠檬酸和草酸, 大量食用会促进胃酸分泌。 关于杨梅的谣言,真相在这↓ 谣言一: 杨梅里有小白虫,不能吃 杨梅里确实可能有小白虫,那其实是果蝇的幼虫,因此它也是世间少有的“荤素搭配”的水果。 这是杨梅的传统栽种中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幼虫期的果蝇,吃下去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完全不用惊慌。 解决方法:盐水浸泡。 刚买来的杨梅在加盐的凉白开里浸泡十几分钟,就能把小白虫泡出来,而清水浸泡或流水冲洗,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做还可以让酸酸甜甜的杨梅,吃起来更甜更不涩口。
谣言二: 洗了会掉色的杨梅是染色的 网传买来的杨梅用水浸泡,水是红的或者黑的,就证明杨梅被染色。 真相:除了白色杨梅以外的杨梅品种,都富含水溶性的花青素,只要杨梅熟到一定程度,汁液就很容易流出的,把水染成红色,不足为奇。 谣言三: 果农往杨梅里注胶增重 有人拿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就说杨梅都注胶的,影响身体健康? 真相: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留下的胶状物其实是果肉残留组织,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和食用明胶有很明显的差别。 另外,杨梅不耐储藏,如果给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增重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更不容易贮藏保鲜。 谣言四: 杨梅不能与海鲜同食 目前关于维生素C与海鲜同食会中毒的,全都是虚假新闻。这种中毒现象真要发生,大概需要一口气吃下四五百只虾,并且同时马上吞下超级多的维生素C片才行。 谣言五: 糖尿病患者和孕妇不能吃杨梅 担心血糖高,并不意味着水果一点都不能吃。杨梅的含糖量,在水果中是算较低的,在7%左右,而且血糖反应也不算高。还有研究表明,有的品种的杨梅含有一定的降糖降脂活性物质。 注意事项: 1、注意别吃多。如果每天吃杨梅及其它水果的总量在半斤以内,问题并不大。如果是本身血糖就偏高的患者,可以把半斤水果分两次吃掉,也不容易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 2、要小心变质。杨梅比较不耐储藏,稍放个几天就非常容易变质、有酒精味。所以要放在通风阴凉处,最好放冰箱或用冰袋保护;吃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吃坏掉的,不然容易拉肚子。孕妇需要多加小心。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
上一条信息: 美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332分!山东高考艺 下一条信息: 山东春季高考各类录取控制线公布 |
扫一扫 关注公众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