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5月23日讯 正值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5月23日,济南市集中组织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开放日活动。来自15个区县(功能区)的750余名市民代表,走进位于起步区、长清区、章丘区、莱芜区以及商河县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有害垃圾暂存点、餐厨垃圾处理厂等末端处理设施,近距离观摩垃圾分类后的最后一站,亲身感受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和安全处置的全过程。
沉浸式参观:见证垃圾重生之旅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市民们依次参观了焚烧发电控制中心、生物降解车间等核心区域。通过透明玻璃幕墙,成吨的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微生物分解、机械抓取等工序,最终转化为电能、有机肥料的场景清晰可见。

没想到垃圾焚烧厂这么干净,完全没有异味!来自历下区的市民张女士在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时感叹。统计数据显示,全市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年发电量约10.8亿度,2座餐厨垃圾和1个厨余垃圾处理厂每年共计发电量约550万度,此外,还可提炼7500吨的生物柴油,产生约190万方天然气进入管网,年发电量可满足6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资源化利用率超85%。
互动式体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各区县(功能区)在前端还特别设置互动体验环节,市民可参与变废为宝手工课堂,亲手将废弃塑料瓶改造成花盆。在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车间,工作人员现场讲解演示了餐厨垃圾经过黑水虻啃食后转化成的有机蛋白的过程,不少市民记录下了这一生态循环的奇妙瞬间。
由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组成的章丘区参观团成员纷纷表示,不仅要当垃圾分类素材的捕捉者,更要成为绿色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更多人通过镜头、文字感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的价值,不断推动全民习惯养成。
市城管局负责人说,开放日活动打破公众对垃圾处理“脏乱差”的刻板印象,通过透明化展示让市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共建绿色未来:垃圾分类再升级
据悉,济南市已建成覆盖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的全程体系,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超8300吨。此次开放日作为济南市第三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以及济南市“跟着垃圾去旅行”系列活动的关键环节,后续还将推出“垃圾分类旅行巴士”、社区科普讲堂等系列活动。
“从前觉得垃圾分类是麻烦事,今天看到这么多高科技处理手段,才明白每个家庭的小行动真的能汇聚成大能量。”参与活动的市中区退休职工王先生感慨道。随着末端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济南市正朝着无废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中国山东网记者 王浩然 通讯员 蒋霞 宋振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