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制造”,首先在于聚焦主业的深耕细作,铸就行业领军地位。威高集团自1988年成立以来,始终锚定医疗主业,构建起“医疗工业+医疗商业+医疗服务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从通用耗材到高端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可吸收心脏支架,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威海广泰深耕空港设备领域30余年,成长为全球空港地面装备领军者,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12种装备世界首创,29种填补行业空白,其技术实力让“中国智造”在全球空港舞台绽放光芒。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专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客滚船交付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全球领先,生产计划排至2030年,以专业优势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正是“冠军制造”的底色。
“冠军制造”,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四家企业无一不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威高在全球建立46个研发中心,攻克生物原材料壁垒,斩获国家三大科技奖项,拥有2100余项技术专利;天力电源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以“数智工厂+管理驾驶舱”模式领跑行业,设备数字化比例10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2%,成为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中小企业;威海广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行业唯一国家空港地面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0余项技术专利中发明专利超100个,万向传输技术等获欧美专利;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拥有150余项技术专利,参编7项国家标准,其技术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正是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让企业突破“卡脖子”难题,掌握发展主动权。
“冠军制造”,还在于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先试,引领产业升级方向。在“工赋山东”战略指引下,企业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天力电源通过60余条智能化产线、设备全面联网,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5%,成为山东唯一通过三项数字化成熟度3级认证的民营中小企业;威高、威海广泰、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也纷纷以数字化赋能研发、生产和管理,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更重塑了产业竞争格局,为“冠军制造”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从威海这四家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冠军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专注、创新、转型长期积淀的必然。它们是山东制造业的缩影,更是“工赋山东”战略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当前,山东正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冠军制造”既是目标,也是路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威高、天力电源这样的企业涌现,以“工”为基,以“智”为翼,共同书写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文/中国山东网记者 葛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