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班时间,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菊花顶社区服务中心内,人流反而多起来。“市里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最近有不少同志向我们认领《在职党员报到证》和公益岗位。”菊花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巍说。
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是出于疫情防控最新形势、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考虑。社区封控管控期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压力大。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威海深化提升“双报到”工作,将在职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到单位共建社区等地报到,改进为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引导这批“生力军”在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基础上,深度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实打实配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
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威海市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持续做好社会治理“加减法”——加法,就是不断壮大社会治理力量,在全市打造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吸纳更多党员干部、志愿者加入社会治理队伍,解决社会治理“谁来干”的问题;减法,就是不断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做好“1+2+N”民生服务平台整合,解决社会治理“怎么干”的问题。
群众满意度12年位居山东首位,网格治理经验被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宣传推广,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坚持边探索边总结,威海捧回一项项殊荣,也创造出一系列便于复制推广的社会治理典型经验,为山东省乃至国内其他城市“打了样”。近日,记者在威海市实地探访,从一个个身边细节中感受社会治理的“威海路径”。
“六治一网”金钥匙解锁基层治理难题
疫情期间,社区内群众居家焦虑、送菜人手不足怎么办?在威海,依托微信群建立的“虚拟网格”成为满足群众需求的破题之道。
环翠区居民王鹏杰就是一个500人“虚拟网格”的网格长。“那时大家出不了门,我们通过看留言、开启群直播等方式及时梳理化解,群众反响普遍很好。”他介绍,对居家群众最关心的买菜问题,群内推出了订菜小程序,专门有网格员负责采买、配送,蔬菜运到社区当天就能送货上门。
这样的精准服务,在威海不少社区已成“标配”。随着城市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威海已开展新一轮网格员队伍招聘,按照每个城市网格至少1名专职网格员的标准,在6月底前全部配备到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
将群众诉求化解在基层,只是“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这把金钥匙打开的‘门锁’之一。所谓“六治”,即政治(党建)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信治激励;“一网”则是网格化服务管理。该模式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能将无形内心约束转化为有形行为规范,有效解决‘靠法律惩戒成本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这一社会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
信用这项“软约束”,现在已经成了威海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去年年底,威海推出“信用暖气补贴”,短短一个月吸引20万市民关注。威海市民张志刚就是其中之一——凭借海贝分AAA等级,他成功申请到300元补贴。
信用积分和“真金白银”挂钩的“信用+”模式,把“奖诚罚赖”落到了实处,不断激发出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随着“信用超市”“信用借还”等不同场景日益完善,威海已经有效解决了乱停乱放、乱扔垃圾、不文明养犬等一系列问题,威海信用进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平均每4个威海人就有一名志愿者,社会治理队伍日益壮大。
在政治(党建)、法治、智治等不同领域,“六治一网”同样大显身手。针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人手不足问题,威海深化提升“双报到”工作,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针对以“充卡消费碰上老板跑路”为代表的全国性消费监管维权“老大难”问题,威海出台全国首个“预付保”,确保消费者预付消费“没有一分钱风险”。
不断深化的“六治一网”,成功整合起各方面力量,成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抓手。这座中央政法委确定的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已经有一批经验广泛推广,并陆续捧回全省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示范”等荣誉,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针对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威海正迈出新的步伐——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争先,持续完善“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打造“中国之治”的“威海样板”。
“1+2+N”平台整合送服务到群众心坎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关心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各类需求诉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怎样才能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威海用改革创新破题开路。在2021年,提出“1+2+N”总体思路。其中,1是指12345热线平台,2是指网格化系统和数字城管平台,N是指12333、12348等热线和信访系统。全面理顺部门横向之间、上下层级之间衔接机制,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该思路提出不久,威海举行全市优化整合服务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暨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推进会,提出要把“1+2+N”平台整合的着力点放在群众问题的解决和难点重点矛盾的化解上,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渠道畅通、数据共享、力量整合、能力提升。
“以往,仅我们街道就有7个各类治理平台,多头管理让干部疲于应付,群众也难以及时反馈自身诉求。”威海市经开区皇冠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中心整合后则不同,“千条线”串成了“一根针”,能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多头管理、重复交办的问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提高了许多。
放眼威海全市,96119、12322、12333等原本由民政、人社、司法、应急等部门分别管理的多个热线,已优化归并到12345热线当中来,“乱花迷人眼”的情况不复存在。群众只需要拨打这唯一的电话号码,数据平台即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诉求的快速接收,快速反馈。
平台整合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问题解决到不到位。威海向建立闭环管理机制要“解法”,基本确立起“前端受理发现,平台分级转办,部门限时办理,数据应用辅助,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评价”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以机制保障,提高为民服务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曾有市民拨打威海“12345”反映某路段路面破损严重,希望相关部门维修硬化,但当地镇政府迟迟没有落实。对此,“12345”工作人员现场督办,确定道路确实存在破损情况后,再次要求当地镇政府加大协调力度,最终,推动该段道路完成维修。
在这种“看得见”的压力下,不仅群众日常诉求得到化解,一批“老大难”问题也找到了解决之道。山东省2021年度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威海在全省16市中位列第一,这也是山东省这项工作连续开展14年以来,威海第12次排名第一。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