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深入推进“链长制”,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更加紧密配套。6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山东“链长制”推进情况。新黄河记者获悉,山东已初步探索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
优选11条产业链背后: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
山东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全、规模总量大,对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具有重要的“压舱石”作用。近几年,产业链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山东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加快构建“链长制”推进模式。
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表示,在去年确定的4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省工信厅今年优选整合了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统筹指导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
据了解,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医药、工程机械、轻工、船舶和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纺织服装、农机装备。
这些产业链优选的范围及主要依据是什么?
“之所以选择这11条产业链,主要把握了‘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三项原则。”张海波说,坚持“国家有需要”的原则,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
同时,坚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以农机装备产业链为例,山东省目前拥有农机制造企业2000余家,拥有全国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潍柴雷沃重工以及五征、时风、金大丰、国丰机械等一批优势特色企业,可提供“耕、种、管、收、储、运”全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
“这么扎实的产业基础,这么齐全的产品链,是山东做大做强农机产业链的底气所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这些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提升发展质效,着力筑牢产业基础,努力为全国产业链建设多作贡献。”张海波说。
共确定“链主”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
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山东切实抓好系统谋划,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
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省工信厅把塑强优质企业作为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
据介绍,“专精特新”企业是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山东省34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在各自领域掌握“独门绝技”,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好地衔接配套,山东谋划启动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接下来,山东将继续办好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年内要实现对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全覆盖,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策划451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帮助解决难题2610个
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山东切实抓好协同推进,积极凝聚跨部门跨层级合力。
截至目前,多部门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其中,50多项技术(产品)已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重点突破。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工信厅联合市县工信部门,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前期谋划阶段项目59项,计划投资1115.2亿元。
张海波表示,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我省“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1-4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大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在“链长制”推进过程中,山东也切实抓好联系服务,努力打造最好最优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
推动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备份系统,加强上下游并购重组
产业生态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
新黄河记者获悉,省工信厅研究制定了加强产业生态创新17项重点任务。其中,将实施断链断供替代行动,定期梳理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从“链主”看,浪潮集团、潍柴动力、山东钢铁、华鲁恒升等13户省属国企在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担任“链主”企业。
按照计划,山东将增强省属“链主”企业核心实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加快培育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集成力、带动力的新领航企业。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围绕开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攻关,山东将通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业良种工程等科技计划实施,尽快取得一批填补产业链断点的重大创新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产业链创新人才活力。设立科学技术青年奖,持续组织海外优青项目,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在产业一线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