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7月9日电(王超 吴笛)近期浒苔绿潮开始在山东日照和青岛登陆,这也是从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连续16年暴发并在山东省南部沿海登陆,并影响到山东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和沿岸居民生活。为减轻近岸处置压力,今年江苏省和山东省开展了联防联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松说,浒苔绿潮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进入山东海域,6月下旬到7月上旬覆盖面积达到最大,7月下旬到8月中旬逐步消亡。从今年海洋与气象环境条件看,自然状态下黄海浒苔绿藻整体规模应是个大年,而且位置整体偏西,如果没有前置打捞,将对日照和青岛近岸产生严重影响。由于进行了前置打捞,浒苔绿潮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7月8日,山东省海域浒苔绿潮覆盖面积为71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14平方公里,减少93.5%。
针对近期日照、青岛浒苔上岸的情况,高松分析指出,浒苔绿潮在日照的上岸量较常年偏大,与6月份以东风、东南风为主造成的浒苔绿潮位置整体偏西有关。从全省和青岛两个层面来看,浒苔绿潮的上岸量远低于2021年同期。截至7月8日,山东省岸上清理浒苔12.5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2.07万吨,减少了71.89%;青岛岸上清理浒苔4.7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7.88万吨,减少了79.19%,这些数据同历史年份相比,也属于偏低值。
今年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的减少与早期防控分不开,上海海洋大学何培民教授介绍,2019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即开始防控试验,2022年在前期养殖工艺改进、新型材料研发、定生浒苔生态清除等方面的基础上,实施受浒苔绿潮灾害影响的省市间的联防联控,以通过早期拦截打捞减少初始生物量,降低浒苔绿潮规模及其造成的危害,从而减轻后期防控压力。
据了解,山东省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共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苏鲁交界附近35°N海域(120°E至121.50°E);第二道防线设在团岛至小麦岛以西、小麦岛以东至石老人海水浴场、西海岸新区金沙滩、银沙滩、灵山湾、鳌山湾一带等青岛市沿海重点海域;第三道防线设在青岛市近岸的重点海域。
根据浒苔向北漂移的具体情况,5月18日,山东在日照市成立了省浒苔绿潮前置打捞现场指挥部,20余人现场专班办公。借助北海区浒苔前置打捞综合信息平台,将打捞船只的数量点位、浒苔漂移监测、藻情信息录入、执法船监管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了浒苔前置打捞动态管理一张图。山东省预报台等技术单位充分发挥“打浒千里眼”的作用,为现场指挥部科学研判、精准部署提供决策辅助信息。在两省共同努力下,有效降低了浒苔绿潮早期生物量,浒苔绿潮规模及影响明显减轻。
关于浒苔绿潮发生过程与灾害形成原因,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研究员王宗灵说,浒苔绿潮每年4月中下旬首先发现于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初始生物量只有数千吨,甚至百吨级。但浒苔绿潮发生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可为浒苔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水温、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浒苔日增长率达20%至30%。受风场、海流等因素的影响,浒苔绿潮漂移路径和速度每年有所不同,由此从最早出现海域到达山东近岸的时间也由1.5到2个月不等,期间浒苔生物量增长数百倍至数千倍,因此即使初始较少的生物量也可在后期形成规模性绿潮。
目前,山东省浒苔前置打捞现场指挥部和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个市级指挥部继续开展浒苔应急处置工作,每日派出船只对海上浒苔进行打捞,并组织岸滩清理队,对上岸浒苔进行及时清理,力争浒苔“不上岸、少上岸”,为社会和市民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海洋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