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儿庄古城邮政博物馆三楼两岸通邮展厅里,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牵引着多少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
 
	邮政博物馆三楼展厅展示了海峡两岸从不通邮到间接通邮,再到直接通邮,其间经历的 60 余年沧桑历程和在这历史进程中所凝聚的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1979 年 1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率先提出两岸恢复"三通" 的主张。随后,大陆邮政部门陆续开放了对台平信、挂号信函及电报等业务,并积极寻求恢复两岸直接通邮的途径。
 
	2008 年 12 月 15 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这标志着海峡两岸从此开始全面、直接、双向通邮,直接开办各项邮政业务。两岸民众期盼了 50 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两岸从不通邮到间接通邮再到直接通邮,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也凝聚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整个三楼最震撼人心的,还是照片墙上那一幅幅照片和展柜里的一封封书信。这些带着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影像与文字,颦笑之中、字里行间,包含着他们多少盼望与期待!如果不是因为惨烈的战争,他们又何须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如果不是邮政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祖国的强大与富强,他们又怎么会有机会在有生之年再踏上这片故土,再深情地唤上一声母亲?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辞世,享年90岁。
 
	斯人已去,然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刘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