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台出现了数百条淄博烧烤店铺转让的信息、淄博小饼从“供不应求”到“供应过剩”……近日,舆论场关于“淄博烧烤‘凉’了”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网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淄博烧烤真的“凉”了吗?这个问题当被理性看待、审慎回答。从相关报道看,淄博烧烤热度确实在“降温”,铁打的商业数据是有力佐证。据某短视频平台统计,“淄博烧烤”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在4月底达到1105.79万的峰值,此后总体呈下跌趋势,6月份的最后一周更是普遍低于10万。从这个层面看,说淄博烧烤“凉”了似乎有几分道理。
问题的关键是,“凉”之前的“热”状态,真的是“常态”吗?复盘全局,在短视频等新型媒介的助力下,淄博烧烤可谓“扶摇直上九万里”,引万千食客“进淄赶烤”、争相“打卡”。经济学有言“需求牵引供给”,不少商家在井喷式需求的刺激下跟风入场,意欲分得流量经济的一杯羹。企查查显示,从3月1日至6月18日,淄博烧烤相关企业暴涨694家。这其中,思忖良久想开店者有之,闻流量而动者更是有之。待注意力“热浪”退去后,那些此前匆匆“上马”的烧烤店铺面临“门可罗雀”困局也在情理之中。
必须指出的是,流量经济具有更新换代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从突然大起到瞬时大落,这中间或许仅有几周,或许长达数月,但最终均导向平静发展的轨道,淄博烧烤亦是如此。正如当地宣传部门所给出的看法:“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流量自有其不断更新的特性,市场经济自有一套供需规律,淄博烧烤“爆红”之后回归正常,也不足为奇。
既然如此,可否得出“淄博烧烤‘凉’了”的结论?客观讲,与其说“凉”了,不如说巅峰过后才是常态。这其中,不乏烧烤店铺转让者。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经过“流量大潮”的冲洗,那些有熟客基础与名气加持的店铺,依然有大批游客在排队就餐,且热度与美誉度比翼齐飞。所以,唱衰淄博烧烤的论调着实不可取,而争执的另一端——一味唱红的论调也未必符合实际。
打“口水仗”、争对错,不如多想办法谋福祉。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偶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进而助推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眼网上的出谋划策,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是想法之一,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可行操作。或许,我们可以为流量经济谋划更多好的出路,这才是舆论纷争之后所该奔赴的方向。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