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4月15日,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资实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海南盛泰创发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盛泰创发”)引入战略投资者滨州中裕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裕科技”),后者以13亿元现金增资取得盛泰创发55%股权。交易完成后,华资实业实际控制人将由张文国变更为宋民松。此次交易标志着国内面粉行业龙头企业中裕食品(中裕科技母公司)的资本版图扩张,揭示了传统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战略意图。
香驰控股集团简介(来源:企业官网)
面粉行业隐形冠军的产业链布局
作为滨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裕食品以小麦全产业链经营著称,业务覆盖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粮食粗加工、食品加工等十大板块,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闭环。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数据,中裕食品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第11位、主食品加工企业10强第2位,年产小麦粉50万吨、挂面42万吨,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和“好品山东”品牌。
财务数据显示,中裕食品所属的香驰控股集团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利税14.5亿元,年加工大豆300万吨、玉米60万吨,旗下“天下五谷”食用油品牌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此次主导收购的中裕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但其背后的中裕食品已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山东滨州、内蒙古河套等优质小麦产区建设70万亩非转基因种植基地,通过“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溯源体系实现产品品质管控;依托国家级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年研发投入超2亿元,拥有国家专利359项,在植物基蛋白、功能性糖醇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华资实业业绩情况(来源:东方财富)
华资实业的“失血”与转型阵痛
作为1998年上市的“甜菜制糖第一股”,华资实业近年来陷入“主业萎缩、副业难继”的经营困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5.16亿元,同比下滑19.09%,扣非净利润-188.93万元,连续两年核心业务亏损。尽管通过出售华夏银行股票等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净利润2544.51万元,但主营业务制糖业务因甜菜原料供给受限长期停滞,仅维持小袋糖分装;全资子公司裕维生物的谷朊粉、食用酒精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0.89%,显示传统粮食深加工模式难以为继。
财务风险层面,华资实业资产负债率攀升至25.52%,流动比率0.44、速动比率0.35。此外,公司货币资金为4155.99万元,同比下降11.80%,财务费用为5858.95万元,占营收比11.36%,同比增加14.01%,经营性现金流依赖恒泰证券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项目。公司曾因投资新时代信托产品计提减值损失8400万元,暴露出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13亿背后的产业野心
此次收购采取“增资控股+曲线入主”模式,中裕科技通过向盛泰创发注入13亿元现金,以55%股权获得对华资实业29.9%股份的间接控制权。该交易结构规避了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可能触发的要约收购义务,同时为后续资产整合预留空间。公告显示,中裕科技承诺36个月内通过资产转让、业务剥离等方式消除与华资实业的同业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整合旗下滨州中谷麦业、中谷维食品等企业的同类业务。
市场对此次交易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复牌首日华资实业股价涨停,但次日冲高回落,换手率达9.01%,显示短期资金炒作与长期价值判断的分歧。分析师指出,中裕科技23.6亿元的估值对应盛泰创发持有的华资实业股权价值溢价近100%,若盛泰创发其他资产质量不佳,可能存在向原股东输送利益的嫌疑。此外,中裕食品与华资实业在酒精、谷朊粉等领域的同业竞争问题尚未解决,尽管承诺3年内整合,但具体协同路径仍不明确。
粮食加工行业的洗牌序幕
此次收购被视为国内粮食加工行业整合加速的缩影。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政策调整,传统制糖、面粉加工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与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而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成为趋势。中裕食品若成功整合华资实业,将在内蒙古、山东两地形成“原料种植-面粉加工-终端食品”的产业协同,同时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加速黄原胶等新业务的产能释放。
此次13亿元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滨州“面粉大王”的一次战略卡位,更是粮食加工行业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典型样本。未来,如何平衡资本扩张与产业深耕,将考验中裕食品的运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