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弹幕书》签售会在济南阡陌书店579百工集店举行。(□记者 唐晓宁 报道)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为纪念这两大文学巨匠的成就,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4月20日,在济南高新区泉城书房海川教育集团分馆,馆长张希乐为孩子们讲述“世界读书日”的由来,随后大家一起制作DIY干花书签,在手工与思想的碰撞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在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的驱动下,从无感借阅到特色文创,从景区书房到田园书吧,山东正借由跨界融合的新型阅读空间,重塑全民阅读生态。
当辛弃疾“重生”在泉城书房
“辛弃疾先生,请问您和李清照的词有何不同?”
“吾与易安之词各有千秋,吾词豪放,多壮志豪情;易安词婉约,尽女儿情思。”
在泉城书房海川教育集团分馆,记者见到了全息数字人“辛弃疾”。经过AI大数据训练,数字人可实现自由问答对话,让读者与宋词文豪跨时空交流。
记者了解到,这个开馆仅一个月的泉城书房,目前已累计进馆1.6万人次,借书量近6000册。这里也是全国首家无感借阅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书房的无感借阅系统,可通过追踪人脸人像,自动识别读者身份和借阅图书信息,让读者无需手动操作实现‘书拿了就走’。”该泉城书房负责人、高新区书香校园文学发展中心周兵介绍,数字阅览室的有声图书馆、4D互动百科全书、智能书法台和体感翻书互动台等智能设备,可以让读者体验高科技阅读学习模式。
“我们这个泉城书房是以辛弃疾文化为主题,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的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目前计划全年开展科普、非遗传承等各类活动不少于100场,阅读类活动不少于50场。”周兵表示,通过“教育+文化+科技”的跨界模式,书房可以为学生、社区居民打造一个开放的全民阅读社交空间,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
近年来,济南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泉城书房,建成“二安文化”主题书房、九如山泉城书房等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济南市累计建成开放泉城书房60家,实现全市12区县(功能区)全覆盖,累计接待读者1258.6万人次,借阅文献287.8万册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7282场次。
是“网红”书店,也是城市文化展柜
“这本书是以作者讲述和50位读者手写批注的‘弹幕’形成展开内容,不同时代、年龄、身份的人在纸上对话互动……”4月20日,在济南阡陌书店579百工集店,一场图书签售会正在举行,《弹幕书》作者薛易、一飞和读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写作过程和读书感悟。
作为济南本土书店,阡陌书店目前已开设山东博物馆店、百花洲店、老商埠店等10家分店,形成“书店+博物馆”“书店+景区”“书店+本地文创”的特色经营模式。节假日期间,阡陌书店山东博物馆店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
在阡陌书店579百工集店内,摆放着根据济南名士文化、街区景点等内容设计的文创产品。“对于景区、主题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来说,特色小众书店的进驻可以丰富其业态,有效增加游客和消费者的停留时间。”阡陌书店品牌总监王静敏认为,“现在的书店,已经不单是买书阅读的地方,它更多是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展示和交流空间,让人们重拾对阅读的敬意,通过阅读爱上这座城市的文化。”
在山东,越来越多特色“网红”书店与当地文旅资源深入融合,建设“书店+”多业态文化空间。海岱楼钟书阁书店设计融合齐国古都、陶瓷琉璃、天然溶洞等淄博元素,打造“图书+”为核心的图书销售、出版、名家讲坛、亲子故事课堂、文创、咖啡等全方位、多业态的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文化消费新场景。
公共阅读空间要进景区,也要进乡村
近日,在临沂市琅琊书房雕塑园馆内,读者安静围坐桌前阅读,周围布满各类植物,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落在书页间和植物叶片上,场面静谧而美好。这是临沂首家生态图书馆,馆内纸质图书近8000册,同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种植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植物王国与知识殿堂相融合的奇妙空间里。
近年来,我省各地推进全民阅读,打造各具特色的书店和公共阅读空间。截至2024年12月底,山东省共建成城乡书房963个,总藏书量约457万册。
“城乡书房与传统图书馆分馆、流通站相比,大多位于公共服务的重点区域,依托原有的书店、景区、酒店、公园建设,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方便市民参与,特色也更加鲜明。”山东省图书馆业务辅导部主任王彬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将城乡书房打造成文化展示的窗口,把城乡书房嵌入旅游景区,以文塑旅,同时加强活动策划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
“但目前城乡书房选址主要位于城区临街区域,而面向县级以下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公园等,还存在书房建设盲区。”王彬坦言。
为解决乡村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空间匮乏、阅读资源分散等问题,德州市德城区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建设乡村书房。“自书房开放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次,参与者2万余人次,弥补了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德城区运河街道五四社区书房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