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和江苏省徐州市近日联合召开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执法监测联席会议,深化地区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部署开展2025年第一次联合执法行动。
枣庄、济宁、临沂、徐州四地位于淮河生态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沿线,流域生态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控等任务艰巨,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交流合作至关重要。
鲁苏四地在共同签订的执法联动协议和监测联动协议中明确,每年至少召开1次市级联席会议,共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立边界地区监测数据库,实时共享空气质量、水质断面、噪声、土壤等监测数据。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副局长杨令功指出,要把执法监测区域联动作为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金钥匙”,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集中优势力量,“握指成拳”汇聚监管合力,切实肩负起边界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和淮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担。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品介绍,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加强机构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监管数智化、执法协同化建设,在规范筑基、数智赋能、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积极成效。
根据《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四地将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行政边界地区污染防治为重点,以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为抓手,通过联合会商、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合力打击跨区域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保障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
《方案》明确了固定污染源监管、工业固废监管、“散乱污”整治、流域水污染防治、秸秆禁烧管控、移动源监管等六项重点工作。四地将加强联合会商,综合采取联席会议、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相互通报环境监管、项目建设等情况,协调处理跨区域执法监管突出问题、重复信访举报、重大案件,协调处置行政边界地区突发环境事件、跨界环境污染问题。
会后,四地组成5个行政边界地区联合执法小组开展联合执法帮扶活动,主要围绕企业违法排污、非法设置入河排污口、固废危废非法存放倾倒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