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2-3321110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量:3156    添加时间:2025-5-8 9:17:04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听夯号品非遗 黄河畔赶大集

  本报记者  李  蕊

  城事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因古城轮廓似凤凰,被称为“凤凰城”。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利津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黄河与渤海的千年对话,塑造了利津的文明基因。古代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得益于通畅的海河联运优势,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自春秋战国渠展煮海熬盐之盛况,到清代永阜盐场居山东八大盐场之冠,再到成片滩涂上筑起房台村落,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河与城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写下新的篇章。

  民宿、摄影、写生,房台村落有了艺术范儿

  走进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青石铺就的小巷蜿蜒其间,一幢幢泥土夯筑的房台老屋静静伫立。写生画架与摄影三脚架有序排列,来自美术院校的师生们沉醉其中,将古房台、老槐树和那饱经沧桑的斑驳土墙收入画布与镜头。

  房台村落,是黄河在这片土地绘就的独特人文景观。生活在滩区的村民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为抵御洪水对房屋的侵袭,便用泥土夯筑起一个个高耸的村台,将房屋建在台基之上。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利津县高家村改造提升后的村台。孟晓峰摄

  2018年,利津县开启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把19个滩区村庄的零散房台进行连片加固,排污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佟家村正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在过去,垫台打夯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村民们靠着肩挑车推,一点点堆积起生活的希望。一家垒台,全村协力,齐声唱起夯号,彼此鼓劲加油。那种攥指成拳、团结向上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底。”佟家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感慨万千。

  改造过程中,如何开拓发展之路?利津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佟家村精心保留的连片古房台,不仅成为展现滩区人民过往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承载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成为村子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我们推进黄河畔·佟家沿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对房台及房屋、树木等附着物进行合理收储利用,相继建成民宿、黄河滩文化展示馆、黄河口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等。如今,来自各地的学生和摄影师、画家等艺术从业者,成为村里的常客。”佟振飞介绍。

  与古房台共同激活的,还有代代传承的老手艺。滩区随处可见的芦苇、蒲草,老一辈常用来编制防汛器具,如今,佟家村成立编织合作社,社员们制作的坐墩儿、蒲团、储物筐等手工艺品,成为受到游客喜爱的特色礼品。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手艺人在制作布鞋。利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我们的草编产品畅销海内外,村里的‘宝妈’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每个月大概能收入2000元。”利津圆梦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社长唐恩美说。

  漫步老街长巷,寻访特色非遗

  从佟家村沿黄河而下,驱车行驶约40公里,抵达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老街长巷。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薄华瑞摄

  黄河夯号民俗表演现场,8个赤膊汉子头戴草帽、脚蹬布鞋,合力拽动系着粗麻绳的石夯。随着“哎嗨哟——艰苦奋斗哟”的夯号声划破长空,石夯裹挟着黄土重重砸向地面。

  “夯号讲究的是‘人心齐,泰山移’,过去修堤筑坝,全靠这股子精气神。”黄河夯号代表性传承人张希彬抹了把汗,继续说道,“人们用圆木拴上绳子叫‘木夯’,一人扶把手,其他人扯绳捶打地基,有人哼着小调,大伙根据节奏使劲,调子越响、步子越齐。”

  漫步老街长巷,黄河夯号在耳畔响起,老扬琴曲调咿呀婉转,剪纸手艺人在窗棂下飞剪走纸,黄河澄泥陶印匠人在晾晒陶坯……如今,这条老街巷已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新地标。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老街长巷非遗宣讲员正在直播。任万帅摄

  明清时期,盐窝镇又名“盐窝街”,盐业发达、商号林立。后因黄河改道,昔日盐场逐渐没落,盐田沦为盐碱地。

  “以前人均1.2亩地,每亩地一年挣不到1000元。”南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召荣话锋一转,“老一辈守着盐碱地讨生活,直到文旅春风吹来了转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伴河而生、绵延相传,利津县将与黄河相关的非遗搜罗起来,打造起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目前已入驻黄河夯号、老扬琴、王家宫廷剪纸、黄河澄泥陶印等非遗项目35个,沿街布设21家特色非遗店铺,设立流动摊位90余个。

  “‘五一’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940多万元。”陈召荣说,“为发挥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我们开展黄河非遗大集,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10支表演队伍年均演出400余场,为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2024年,“利津县集成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推动老街长巷融入现代生活”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

  如今,老街长巷正悄然编织着崭新图景。“守好文化根脉,让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彩,随着文旅品牌的持续擦亮,黄河文化将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生生不息。”陈召荣说。

  城标

  黄河夯号 房台人家

  从青藏高原奔流而来的黄河,行至下游的利津,水势渐缓,泥沙与故事一同沉淀于此。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用夯歌与泥土对话,将智慧夯进层层垒筑的房台。

  利津境内,黄河延绵74公里,在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土地为滩区,洪水来临时,可起到行洪、滞洪作用。然而,居住其间的百姓曾深受水患困扰。为此,百姓就地取土、以土筑台,形成房台这一独特的建筑形态。2018年,利津19个村的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对原村台进行加固修缮。如今,保留的老房台成为黄河文化的载体,一块块夯土,诉说着滩区人与河共生的智慧。

  夯土成台的壮举,塑造了滩区人自强不息、攥指成拳的精神品格。那时,家家户户筑房台,打夯要唱黄河号子,“哎嗨哟,众人齐心把台筑嘞”,夯歌一响,十里八乡来帮忙。由劳动号子催生的文化记忆,如今化作非遗黄河夯号,在文旅融合中焕发光彩。

  我与一座城

  我的心窝住着黄河 崔  光

  我是新中国同龄人,生在黄河边,大坝下边没多远就是家;长在黄河边,自小在河里游泳;工作在黄河边,一干到退休,从未离开利津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老城。

  江、河、淮、济,谓之“四渎”。脚下这座老城,是“四渎”之宗的黄河与“四渎”之一的济水交替孕育而生。

  水的流聚,让老城灵动而又神秘。“巨海镇其北,清河绕其东,南有桑枣之饶,西通舟车之利,亦东方之腴地也……”说的是明清时期的老城;“袖吞河色黄千里,窗纳海光绿一勺”,描绘的是清代黄河决口于铜瓦厢之后的场景。此后,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之洪波”,改变了发展轨迹……

  1958年,我见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津最大的一次洪水。那年我9岁,趁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跑上了大堤,看到大柳树只露出了树梢,一条用各种各样的袋子垒成的子埝已经筑起,一阵阵号子此起彼伏,姑娘、小伙、老伯,齐心协力与洪水奋力抗争……

  后来,我到县黄河河务局工作。我们现在看到的险工石坝,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由秸埽坝改成的。先是乱石坝,上世纪70年代又将乱石坝改为扣石坝。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险工不但全部石化,而且出现了丁扣、浆丁扣等各种险工坝体,大大增强了险工抗洪能力。

  在王庄险工段,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抗击洪水能力强、又非常美观的垒砌法——“席花缝”,石料咬茬丁用,避免了直缝、对缝、咬牙缝,提高了坝体质量,这一发明后来得到推广。

  我的心窝住着黄河。退休后,基于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我持续书写、记录黄河与家乡的风土人情,主编完成了《东营黄河志》《沧海桑田黄河口》等书籍,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继续贡献力量。

  (作者为黄河河口管理局原副调研员)

  《人民日报》(2025年5月8日 14版)


上一条信息: 林武在聊城调研       

下一条信息: 山东加快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今日推荐
薛城区邹坞镇:扎根基层履好职 情系乡村促发展
薛城区邹坞镇:扎根
  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幼儿园开展寒假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红红火火闹元宵:大明湖畔滚元宵 赏花灯
  好吃的做法和健康的做法其实可以兼容!
  山东尚品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无极限 满意无终点
  枣庄市医院协会男性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鲁南地区第一台微能量超声波治疗平台
  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山东(枣庄)凯洋世界海鲜展销会在布衣侯大酒店成功举办
  弘扬书院成功举办首届鲁南书法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
  枣庄市首届七夕公益文化艺术节亮相颐源山庄,艺术呈现精妙绝伦
  校企合作再结硕果——蓝海酒店集团烹饪人才培养基地在枣庄龙都中专揭牌


热门信息
  山东君子来酒业铁道游击队酒
  济南拟设建筑市场信用信息“
  为健康行动,向快乐出发!“2
  重逢“烟火味”之“黄鹤楼酒
  枣庄书画院联合书画家走进枣
  慰问走访老干部,考察瑞琴艺
  山东滕州:举行“市级机关党
  山东滕州:检察建议畅通律师
  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举办心
  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幼儿
热门图片
山东君子来酒业铁道游击队酒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营销网络遍布全国
山东君子来酒业铁
梦之蓝新国酒之约成功举办
梦之蓝新国酒之约
“彩绘世界”山东少儿美术创意绘画网络征集大赛今日启动
“彩绘世界”山东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举行英语特色活动
枣庄市市中区文化
锐意进取“鑫”征程 砥砺奋进谱华章——市中区鑫昌路小学第六届教代会圆满召开
锐意进取“鑫”征
价值百万元购票补贴!“五一”假期 山东联合美团开展出游惠民活动
价值百万元购票补
精彩专题
枣庄开展夏季交通整治统一行动 筑牢道..
枣庄山亭:一块生态砖 撬动绿色转型新..
薛城区邹坞镇人大代表小组: 创新机制..

友情链接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     医法汇医疗律师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光 明 网     中 新 网     人 民 网     新 华 网     鲁 网    

联系电话:0632-3321110 投稿邮箱:qlwsnews@163.com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监察 山东公安民生服务在线
  ICP:鲁ICP备17043532号  主办:枣庄鲁网书画院
Copyright @ 1997-2010 zzw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