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称:术后产生并发症
2024年5月23日,济南市民秦女士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接受了“眶隔脂肪释放”手术,期望通过这一美容手术消除眼袋。术后半年左右,她发现自己下眼睑上移变形导致眼睛变小,双眼出现持续性干涩,而且眼袋祛除效果很不理想。秦女士称,“我在该院做光子嫩肤时,被推荐去做祛眼袋手术。但主刀医生操作技术不够精准,没给我做好。”
今年3月左右,秦女士先后到北京、济南两地多家医院就诊。秦女士介绍说,济南市眼科医院对其眼睛干涩的症状,诊断为干眼症(双眼),问诊时医生指出,手术中出现眼部组织损伤,是会引发干眼症的。就秦女士提出的下眼睑上移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薛主任认为,如果手术中眼袋脂肪释放位置不对,是可能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而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则给出了“择期手术”的治疗意见,预估费用近3万元。
医院称:手术规范成功
据了解,执刀此次手术的武医生向秦女士反复强调“手术没有任何问题”,对出现的下眼睑上移情况,武医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手术只对眼袋脂肪进行了移位,不会产生向上的力量。下眼睑上移是肌肉产生的向上力量,可能是肌张力的原因”。在4月2日复诊时,武医生提出为秦女士试试“打肉毒毒素改善肌张力”的方案,对下眼睑上移成因进行排除。
就秦女士反应的情况,记者联系了山一大皮肤病医院进行核实采访。医院门诊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回电称,“就相关情况,院内组织了专家讨论,患者的手术是很成功的,手术全过程都符合诊疗规范。而患者提出的并发症问题没有经过鉴定,跟手术根本没有关系。”记者提出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时,该负责人则拒绝进行答复。
手术是否会产生并发症?
手术是否导致了秦女士所称的并发症?这是双方产生争议的关键。山一大皮肤病医院明确表示,手术不可能导致下眼睑上移和干眼症问题的出现,但秦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以及济南市眼科医院的门诊病历,并对医院的说辞提出强烈质疑。
除了到各大医院进行问诊,秦女士还在小红书平台发现了有相同遭遇的两位博主。根据描述,其均是在进行眶隔脂肪释放手术后,出现了眼睑变形、眼睛变小和眼睛不适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发表的一篇“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联合眶隔脂肪转移技术在眶周年轻化中的应用”论述中指出,眶隔脂肪释放是目前常用的下睑年轻化手术技术之一,而手术中最棘手并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眼睑异位,包括眼睑的退缩和外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且修复困难。
鉴定高成本的难题
截至目前,秦女士称症状仍没有明显改善,希望山一大皮肤病医院能够赔偿后续的手术修复费用。然而,医院方面并不认可是手术导致了问题,也提出了由第三方进行鉴定的建议。这让秦女士面临两难境地,秦女士算了一笔账:医疗事故鉴定费用预估超万元,耗时可能长达3、4个月,后续修复手术还需3万元左右。“如果鉴定结果不被医院承认,我可能面临双重损失。”她坦言。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医疗美容领域投诉量同比上升明显,其中涉及术后并发症责任争议占据相当比例。有法律界人士分析,患者若想主张医疗损害责任,需自行承担鉴定费用并完成举证义务,而鉴定周期长、费用高、程序繁琐的现实,常迫使经济弱势方放弃维权。另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等优势,以“合规操作”为由规避责任,客观上形成责任推诿空间。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容手术的“主观效果预期”与“客观医疗标准”常存在认知鸿沟,美容手术效果评价缺乏统一量化标准,进一步加剧了争议解决的复杂性。
结语
当“变美需求”遭遇“维权之痛”,唯有推动行业规范、完善法治保障、构建多元调解机制,方能让医疗美容回归“健康与美”的初心。秦女士呼吁相关部门介入,公正解决这一医疗纠纷,希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