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视9月9日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消息 9月初,济南市首批72所试点学校的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不过,市民健身时却发现操场开放期间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些成年人随地吐痰,还有一些孩子因上厕所不便而随地大小便,给校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有学校表示,将设置黑名单,多次有不文明行为的人员将被禁止进入校园,同时将考虑限流控制进入操场的人数。
晚饭后,附近的市民排队等待进入俊德实验学校操场健身。
赞!操场对外开放
囧!有人随地吐痰
张女士(化姓)家住济南市奥体西路某小区,小区隔壁是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9月1日开学后,俊德实验学校已将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作为学校附近的住户,9月2日晚,张女士也打算尝尝鲜到学校去健身。
张女士说,当天去健身的居民挺多,校园操场虽然不大,但体育设施还不错,基本能满足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不过,在健身期间,她却注意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随地吐痰的,还有小孩随地大小便,这让她对校园操场开放产生了担忧。
据张女士介绍,她家附近的居民区比较多,有万科城小区、保利华庭小区等,但除万科城旁边有一个很小的公园外,并无其他像样的休闲公园,居民饭后散步锻炼都没有地方可去,因此校园开放体育场地居民都很支持,只是开放后相应的管理应该跟上,如加强操场的卫生和安保。
和张女士一样,家住东城逸家小学附近的王先生也认为学校操场开放后应加强配套设施。“现在天黑得早,晚上7点多就看不清路了,但学校操场的灯不亮,而且操场没有卫生间,对前来健身的居民尤其是孩子来说很不方便。”王先生表示。
东城逸家小学挂出了开放操场公告。
操场没有卫生间
回家方便不方便
9月3日傍晚6点半,记者来到济南市奥体西路的俊德实验学校。由于该校和砚泉学校共用一个校区,部分中学生还未离校,但已有居民等候在学校门口,有的要进操场健身,有的则是来办证的,因为进校园健身需要携带物业开具的承诺书和身份证到学校办理证件。
“操场从7点开始对居民开放,我们都是来办证的。”万科城的一名业主告诉记者,办理学校的证件需要先到物业领取一份承诺书,然后由本人带着承诺书和身份证到学校,登记和人脸识别后才能办证。业主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健身安全承诺书,上面有万科城物业服务中心的公章。
傍晚6点55分,距离操场开放时间越来越近,学校门口的居民多了起来,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打球的年轻人,有散步的老人,还有带着孩子出来玩的家长。不过,由于办证需要物业承诺书,记者最终没能进入操场。
随后,记者又来到舜华南路东城逸家小学探访。据了解,该校体育场从9月1日起对外开放,进入操场需刷身份证。操场上健身的居民挺多,有100多人。在探访期间,记者并未看到随地大小便和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即使在操场关门后,地面也是干干净净的。
不过,操场缺少卫生间的问题却引起了居民的不满。刚从操场出来的一对夫妻告诉记者,操场里没有厕所,他们又不能进教学楼,近处的居民可以回家,但离学校较远的就比较麻烦,回家上厕所来回一趟可能就要耽误很长时间。
此外,操场入口的门禁人脸识别系统似乎也存在问题,多名居民反映在刷身份证时显示未识别,只能跟着其他人进入操场,这样容易产生安全漏洞。操场一名保安解释,目前需连续刷一个月的身份证系统才能把信息录入进去,信息录入后就能直接刷脸了。至于身份证未识别可能是系统的问题,他也不是很清楚。
不文明行为屡教不改
将禁止进入操场
就操场开放后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俊德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过他们已相应地加强了管理。“我们原来有两个保安,现在又加了7个,还有校委会的7个,总共16个保安在校园里转。”学校负责人称。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操场开放第一天就有100多名附近居民来健身,第二天达到300多人,而现在还有不少居民没办证,他们预计等附近居民都办完证后来健身的居民能达到500人。如此大的人流量对学校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看到随地大小便的,我们肯定会劝阻,同时会把他记下来,如果犯了两三次,我们就会拒绝他进入学校。”学校负责人表示,除了设置黑名单规范居民行为,后期他们也将考虑限流,超过一定人数后就不再允许居民进入操场,但具体怎么实施还需再研究。
至于东城逸家小学操场缺少卫生间的问题,学校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7月底就反映过卫生间的问题,教育部门来看过多次,他们也联系过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想在东南门附近寻找一个合适的区域设置卫生间,但一直没能协调下来。下一步他们会继续与居委会沟通,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此外,就居民反映操场无灯光的问题,他们接到投诉后从第二天开始就及时打开了照明。至于居民在门禁人脸识别系统上刷身份证未识别跟着进入操场的情况,他们经过了解发现门禁系统没有问题,而是大门需要完全关闭后,再刷身份证才能识别成功,下一步他们会让保安提醒居民不要着急,尽量做到一人一卡,以防止不明人员跟着进入操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戚云雷 实习生 梁乃方)
打开一扇门容易,后续管理需努力
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向社会开放,既是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也是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然而,只有将场馆设施损耗、人员安全隐患、停车、上厕所等问题妥善解决,才能真正解除学校与居民的后顾之忧。
开放不是简单地打开一扇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共享,而共享就需要多方配合,协同作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精力和能力都有限,环境卫生、安全问题、设施维修等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靠学校自身很难协调解决。
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要迎难而上,针对“痛点”进行大胆创新。比如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开放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统一管理,配齐保安、保洁人员,购买场所责任险、居民意外伤害险,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活动场地与学校其他教学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制定开放场地管理办法等,保证场地和设备有序、合理共享。如此一来,学校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了专业力量进行管理,开放自然就能持续下去。
除此以外,职能部门应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到各个开放场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广泛收集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志愿巡查,并运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智慧手段进行动态监管,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让市民群众共享体育运动场所,改变市民看到用不上的尴尬,是增加市民生活幸福感、满足市民运动健康需求的积极举措。有序、规范、安全、长效的开放,是每个市民所期盼的,也是各项工作努力的方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