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可对接外部资源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塑强优质企业是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山东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
“山东省34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在各自领域掌握独门绝技,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表示。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模式,山东推动重点企业精准“卡位入链”,年内将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促进大中小企业更好地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1-4月,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大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张海波介绍,这得益于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带动下,山东省“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
为破解关键技术创新这个难题,山东省工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其中,50多项技术(产品)已列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重点突破。省市县工信部门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前期谋划阶段项目59项,计划投资1115.2亿元。
随着“链长制”走深走实,在去年确定的4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今年山东基于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三项原则,又优选整合了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为实施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山东正进一步细化完善“1个图谱、N张清单”,针对标志性产业链梳理一批关键核心和重大技术,加快推动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突破。
“围绕重点产业链,特别是标志性产业链技术需求,山东将新布局3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产业链上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到区域示范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介绍。
“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有13户省属企业担任‘链主’企业,我们正组织这些企业梳理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做好关键产品和原材料备品备件储备。”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王绪超透露。山东将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对省内已经取得研发突破、具备生产能力、处在市场推广期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山东将通过政府采购、保险补偿、示范推广等手段,促进国产产品推广应用。(付玉婷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