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积极拓展耕海牧渔空间推动智慧化养殖管理
深远海养殖年可提供4万吨优质海水鱼
记者 毛鑫鑫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近日在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拓展渔业空间,山东坚持向深远海进军,把深远海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重力式深水网箱、管桩围网、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养殖工船等四类深远海主要养殖方式,已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2200余个,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26台(套),养殖水体达240多万立方米,年可提供优质海水鱼4万吨。
“深远海养殖具有装备先进、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布设灵活等特点,能有效拓展养殖空间、提供更多优质蛋白,对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具有重要意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宋文华说,我省整合科研力量,创造性地研发了钢质可移动坐底式、半潜式、全潜式网箱和养殖工船、活鱼运输船等新装备,将防生物附着效果好、抵御外物能力强的龟甲网衣和水下洗网机器人、吸鱼泵等新材料、新设施应用于深远海养殖,为大规模发展深远海养殖奠定了设施装备基础。
不仅有“硬”装备,还有“软”支撑。聚力推动数字与装备融合发展,各企业普遍应用了大数据管理系统,对养殖数据、环境数据、设备状态、安全状态、海域情况等五个主要模块进行全程监控,推动深远海养殖的智能投喂、预警预报、水质评估、主动式养殖专家服务等智慧化养殖管理。
在发展模式方面,我省积极推进深远海养殖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了符合山东特点、多元融合发展的深远海养殖路径和模式。“我省在深远海养殖装备建造、养殖路径和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在配套的水产苗种繁育、产品加工和营销等方面还需继续加力。”宋文华说,通过分析我省在海域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拟将培育打造三文鱼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着力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三文鱼苗种繁育中心,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