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出台的《济南市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记者获悉,截至10月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2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4.0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6.55亿元,经济指标均稳步增长。
严控市属企业非主业投资
《济南市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共分6章44条,主要规范了主责、主业、拟培育主业的核定依据和要求,主业经营指标标准和主业数量等。据介绍,国有企业的主责,是指企业的战略定位、核心功能、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主业是指企业按照主责要求开展的主要经营业务。其中,主业名称主要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国家标准性文件制定;主业所涉及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至少一项指标合计占企业总量原则上近3年平均不低于70%,单个主业原则上不低于10%。
《办法》提出,建立主责主业动态调整、信息化日常监控和年度监测工作机制。实现主业穿透式管理,全级次企业均制定主业清单。推动主业和投资联动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竞争类、功能类、公益类企业非主业投资比例不超过年度投资计划的5%、3%、2%。做好存量资产管理,存量主业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存量非主业资产分类管理,推动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丰富监管措施手段,以激励约束措施为抓手,推动市国资委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形成合力,提升监督实效。
《办法》明确,市国资委建立健全主责主业管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日常管理不力、申报资料虚假、问题整改不到位、非主业投资不合规的,按照有关规定和相应的职责权限,对企业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理、处分;造成国资损失或重大影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市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和规定,严肃追究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
济钢计划建设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
作为我国首个全面退出钢铁产能的千万吨级钢企,济钢集团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停产初期即确立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存续产业,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两步走”战略。济钢集团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科技创新要动能,积极探索“跨界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2022年以来连续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转型发展以来,济钢集团将目光投向了科研院校,从科研成果转化入手追赶产业发展。济钢与中国科学院就空天信息产业合作进行多轮洽谈,大胆实施“嫁接式跨界整合”。双方合作成立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中国科学院的空天信息技术产业化。济钢迈入空天信息产业,并将其确定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第一主业”,成为山东省航空航天骨干企业、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和产业共同体头部企业。
近年来,济钢沿着“星箭一体化”路线,先后在卫星总装、火箭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参股孵化了多家实体公司,一批空天信息产业项目即将落地。其中,在卫星领域,济钢集团计划建设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此外,济钢加快推动既有产业向空天信息产业靠拢,积极承接航空航天领域生产制造任务,权属企业济钢型材公司已成功向文昌发射中心交付产品。
省内首个突破E级的单一智算集群投入运营
作为我市首批“新城建”产业链龙头企业,济南城投集团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抓住了智能算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在2023年年底,投资建设了“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算力规模1000P,是山东省内首个突破E级的单一智算集群,并将其打造成为集软硬一体的综合性大模型孵化服务中心,为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联合多家人工智能头部厂商打造了集数据加工、算力支持、模型训练优化及大模型应用开发于一体的“大模型创新工厂”,大幅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和生产效率,从而解决大模型技术在行业落地过程中的成本与产能问题,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革命进程,并由济南市大数据局、济南城投集团和浪潮集团在2024年第十届“数博会”上携手成功发布。
据了解,济南城投集团将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方面,推动传统主业与人工智能创新方向融合发展。重点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前沿科技,赋能集团在城市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以及水利、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多个业务板块,大幅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和生产效率。以智想城片区为载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布局“数字产业化”运营,逐步实现“产业+土地”叠加放大的优势,释放土地资源价值潜力,促进投资孵化,打造“创新+产业+人才+资本”的片区开发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