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可以重来,但生命只有一次!”
近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绍鹏在赴职教高考考点途中,面对突发心梗的同学,毫不犹豫放弃考试,用专业课学到的急救知识抢抓黄金时间,与司机合力挽救同学生命。
行车记录仪显示,姜绍鹏对患病同学全程施救,直至医护人员接手。入院后,通过18次电复律等系列抢救,发病学生最终于8时50分恢复心跳,目前已脱离危险期,但是姜绍鹏却因迟到遗憾错过语文考试。
这场“生命大考”,他们都是满分。
这一义举迅速引发全网点赞:“他虽错过一门考试,却通过了更珍贵的‘人生大考’!”“他已经交上了满分答卷!”
在这场生命救援中,网约车司机王涛同样令人敬佩。他发现情况后先是对车上学生进行安抚,并迅速联系交警说明车内紧急情况,在得到准许后连闯6个红灯,将15分钟的行程压缩到7分钟时间,赶到烟台山医院东院区。
他们共同上演了7分钟“生死救援”。七分钟,是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更是点燃生命的极限冲刺。正如姜昭鹏所说,这不仅是一次学校急救教育的实践,更是一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姜昭鹏或许错过了一场考试,而在生命这个考场上,他却交出了满分答卷。这份答卷,正在重新定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标准。
“为救人缺考,当地是否可以为他安排一次补考?”不少网友为救人考生点赞的同时,也纷纷询问能否为他增加一次补考?烟台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正调查具体情况并上报省级部门决定后续方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高考没有补考一说,“我们已经关注到此事,后续正在处理中,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当舍试救人成为现实版道德考题时,我们要深思的是,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否建立了足够的制度保障来呵护这份义举?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们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的标准又是什么?
在救人义举和人生大考之间,在个人前途和他人生命间,姜昭鹏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他用“缺席”完成了一场最庄严的“作答”,而这种价值排序正是文明社会的根基。
人才从来不仅仅是“答题能力”,更应是“做人品格”,优秀人才的评价维度必须超越考场,尤其是在AI挑战人类认知边界的时代,纯粹的知识储备已不再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姜昭鹏在危急时刻的坚定选择,真正闪耀的不是他可能获得的分数,而是那颗选择救人的赤子之心,而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模样。
我们期待这份温暖终将收获最美的回响。目前学校已经对姜昭鹏的行为进行了表彰,也在积极商讨对他有利的政策,充分体现学校在尽力保障每一位学生权益,让学生善意得到最大的暖心回馈,这正是对“教书育人”最好的诠释。
错过高考的试卷,却完成了人生的答卷——真正的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只镌刻着人性最纯粹的光芒。
(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