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省的荣耀。
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的工业实力,首先体现在一批“冠军企业”的崛起上。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显示,山东是单项冠军总量第一大省。
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已建成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23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141家在细分领域深耕超过20年,154家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是一个坐标,是山东工业实力的生动体现。它们凭借着专注、创新和执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山东工业走向世界的一张张闪耀名片。同时,它们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山东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反映一个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冠军“扎堆”的背后,山东究竟有何秘诀?
产业门类多、底子厚,奠定了单项冠军多的“基本面”。在山东省经济体系中,工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这是山东经济的基本盘。从纺织、建材、食品、化工,到造纸、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再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你能想到的制造业,山东几乎都有;你想不到的制造业,山东可能也有。
这意味着山东能够独立完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过程生产。举个例子,山东能从挖一吨铁矿、炼一炉钢,到造一台发动机、组一辆整车,再到出口销售,一路完成闭环,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省外配套。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长出“冠军”。
山东的众多企业始终坚持“一业为主”,聚焦主业,做精做专。持续技术创新、改进工艺,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在细分市场上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将单一产品做到极致,最终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不可替代性的专注精神,也使得山东众多民企在全球化竞争中避开了同质化竞争,构建起技术壁垒。
单项冠军企业的蝶变之道,是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是产业升级的主动作为,更是政府支持的强力护航。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高标准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山东始终把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紧抓在手,每年制定年度培育方案和企业库,针对性推出一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这样的梯次培育体系,开展财税金融赋能、科技人才赋能、质量品牌赋能、数智融合赋能等精准帮扶,合力支持中小企业由“小而美”向“精而强”跃升。
大象起舞,蚂蚁雄兵。现如今,山东有2659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07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力争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
一个隐形冠军,往往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起点。
从单一产业链“点”,纵深到制造业“面”,这种“聚链成群”的效应, 为单项冠军企业诞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数据显示,山东已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2024年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1万亿元。
今年山东聚焦塑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围绕19条标志性产业链,建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17位省领导挂帅的“总链长+链长+链主”新型工作机制,今年通过“总链长”及“链长”专题会、实地调研服务、出席链上活动等形式指导推进工作50余次,在协同攻关、市场开拓、人才引育等方面解决难题420余件,推动一批补充型填空型项目落地实施。
“冠军制造”彰显实力,“工赋山东”定义未来。山东以全产业链的韧性、梯度培育的活力、数字赋能的张力,展现了一个工业大省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山东工业这艘巨轮将破浪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磅礴的齐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