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视2月21日讯(记者 张刚)2月20日上午,枣庄市召开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孙起生致发布辞。市委副秘书长、保密委专职副主任杨峥嵘,市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闫凯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张奇担任发布人。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海鹏主持。
闫凯歌对新一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总体情况及这次党代会提出的“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方面进行介绍称,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选出了一个政治强、结构优、活力足的新一届市委班子和纪委班子,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由49名委员、9名候补委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枣庄市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总体来看,呈现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中不仅有党政领导干部,又有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既有基层一线党员,又有先模人物。市纪委委员既有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又有组织、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优秀机关干部代表。二是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平均年龄49.6岁;大学以上学历的占98.3%,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1.7%。纪委委员平均年龄47.3岁,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1.6%。三是体现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目标任务,市委委员、候补委员注意选配有市场化、法治化理念,熟悉党的建设、产业经济、科技创新、农业农村、城市工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干部;市纪委委员中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占86.5%。
这次党代会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就是确定了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作为“关键少数”的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下步,枣庄市将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进一步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为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干部保证。
一是聚焦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和能力素质建设,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和专业训练。深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专业化能力培养,围绕服务“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办好“新枣庄大讲堂”,举办“赢在中层”系列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素质,打造能干事、专业化、作风优、理念新、敢斗争的干部队伍。为确保换届后各级干部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贯彻落实好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将在全市“两会”结束后,举办为期3天的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研讨班。为提升中层干部主动性、创造力、执行力,一并对市直单位中层正职、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培训。同时,结合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加强政治训练和实践锻炼,引导干部树牢“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干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二是聚焦事业为上选贤任能,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导向,深入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优先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猛将”“闯将”“干将”,让担当作为干部有舞台、有奔头。
三是聚焦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坚持长远谋划,着眼未来5年,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配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制定配备计划,优化实现路径。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干部交流,开展市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选调,积极推动中层干部跨科室、部门、领域交流,探索完善企业与机关干部交流途径,畅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交流渠道。健全年轻干部工作常态化机制,实施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淬炼计划,常态化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到基层实践锻炼,对看得准、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同时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四是聚焦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突出关键少数,提升干部监督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大胆容错纠错,严查诬告陷害,及时澄清正名,决不让担当者担忧、流汗者流泪、吃苦者吃亏。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干部实行召回管理。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一票肯优”“一票否优”制度,实现差异化奖惩,切实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做细做深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共创、共建、共享、共美、共治”的要求,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