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
8月23日17时01分,迎处暑节气,标志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处暑的英文名称也来得如此贴切,叫“End of Heat”,出了伏天,那蒸了一夏的暑气终于在消退了。
暑正去,秋正来。其实,处暑绝对是被严重低估了魅力的节气,最微妙的就是这夏秋推拉之际:夏,将走未走,知你不舍,一步三回头,是它放不下。秋,已至未喧,只是先请一阵凉意两三黄叶来挤占你心房,不打扰是它的风度。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处暑,享尽两个季节最大的温柔。
处暑·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X 水墨画家皇小小
处暑·三候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处暑节气来临。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气的终结,炎热开始向寒冷过渡。
南国正午的阳光,热辣似火,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哪里是处暑啊?分明是盛夏的感觉啊!确实,处暑时的南方,还处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天。这种似在夏天的感觉,真实,却不准确。
最能体现处暑节气转换之妙的,当然是在北方。宋人苏泂诗曰:“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这沁人的“新凉”所带来的神清气爽,是其他任何季节都不会有的。天空湛蓝,云朵飘逸,阳光透亮,秋水如镜,天地之气舒适宜人,秋日的大美景色率先在北方大地悄然出现了。
处暑初候 鹰乃祭鸟
古人确立的处暑三候为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一个“祭”、一个“肃”,覆盖天地,猛然间给人苍茫沉郁之感,而一个“登”,又潜藏着多少成熟的庆幸与欣喜呢?
鹰作为物候特征,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出现了三次,这是很少见的。第一次出现是小暑三候“鹰始鸷”,第三次出现是大寒二候“征鸟厉疾”,而鹰的第二次出现,正是在我们当下所处的处暑初候“鹰乃祭鸟”。
当鹰感受到秋气渐起时,便开始大量捕杀鸟类,但必先把鸟排列开来“祭天”,就像古人祭祀一样,而且不捕杀怀胎之鸟,所以古人称鹰是义鸟。
想象朗朗秋空之下,雄鹰飞翔俯冲,捕杀众鸟又把它们一字排开,向天而望。面对这样的情形,一种苍茫、悲肃而又雄浑之感,怎能不油然而起?
处暑二候 天地始肃
这样一个看上去活泼而舒朗的时节,古人却定义为处暑二候“天地始肃”。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仿佛透过字面直扑过来。直接以天地而非具体的花鸟鱼虫表征物候,更是罕见。
此时,满目的浓绿即便再醉人,也抵挡不过那将要覆盖天地的肃杀之气;弥漫的暖热即便再宜人,或许还有点烦人,也该考虑为即将到来的寒凉准备秋衣了。
“天地始肃”,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新的生命状态:凋零,沉寂,收敛。
《吕氏春秋》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要收敛的季节,不可以骄盈。
浓烈的秋之绿,在生动之中,开始染上点点沧桑。是成熟?是凋零?浓荫之间,隐藏着生命必然的轨迹和低沉的私语。
处暑三候 禾乃登
“禾乃登”的气息,就是沉甸甸的喜悦的气息。不管秋天有多少美丽的时刻,处暑三候“禾乃登”都一定是那最美丽的时刻之一。
“禾”,不单指水稻,而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一言以蔽之,这是五谷丰登的时节。
家家户户忙收割是多么欢乐的景象啊!许多农谚生动地总结和描绘了这样的情形——“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拔麻摘老瓜”“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等等,信手可拈。
这是何其盛大的丰收!田野里高粱羞红了脸,棉花笑咧了嘴,冬枣、石榴熟透了,稻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进入秋收季节,农户忙着修建粮仓,海边的渔民也迎来了渔业收获的大好时节。我最喜这句农谚的巧妙:“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万物尽情享受着丰收的盛宴,不只是人们心里乐开了花,小小雀儿们也欢喜得紧,趁机大快朵颐哪!
天地对生命的护佑,岂止赋予了累累的果实?初秋,碧空万里,淡云舒卷,特别是进入处暑三候以后,雨量减少,雨季结束,天气晴好,这为晒谷、摘棉、秋收、秋种提供了最适宜的天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秋燥恰恰是对生命最好的爱护!一切的安排都是必需的。
宋代诗人张耒诗曰:“秋高孤月静,天末巧云长。”这样的良辰美景中隐含着多少对生命的仁爱啊,怎能不让人庆幸而感恩?
(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