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古语有云: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人才竞争决定未来城市格局之变,这是很多城市大动作“抢人”的基本逻辑。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人才集团”,希冀凭借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工作机制在“抢人大战”中崭露头角。
2021年,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洪流中,山东人才集团应势而生,成为全国首家由省级政府建立的人才集团。几年来,人才集团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数字化水平,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齐鲁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沃土。
四链融合、两链支撑,汇聚人才产业生态圈
山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人才”被提及57次,涉及人才工作各方面,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到2035年建成人才强省”的总目标。
山东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卫中介绍,立足全省人才需求,集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数据链、资本链“两链支撑”的业务模式。其中,重点打造人才数据平台,汇聚3.1亿多条数据,利用大数据在全球搜寻合作伙伴、各类人才,开展人才精准匹配、靶向引才。
与其他的国有集团公司不一样,人才集团的业务涉及到组织、人社、教育、科技、国资等多个政府部门,甚至协会与企业,需要各方资源齐心“下棋”,才能发挥人才集团的作用,才能完成党委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责。
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杨光军介绍,集团建立之初,就开展了整体布局的研究,逐一对接全省16市,通过控股、参股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合作,构建全省人才集团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省市资源高效协同。同时,通过共建,形成政府、高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科研课题、产业项目、行业专家、优秀人才聚合闭环,打造人才产业生态圈。
融入国家战略,筑造国际海洋人才高地
作为山东省的“掌上明珠”,青岛市人才高地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2022年5月,山东人才控股有限公司在青岛落地,成为山东人才集团第二总部。
使命很明确,就是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和海洋强省战略,全面布局“济南+青岛”双总部发展架构,主动融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围绕山东省十大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等深度耦合的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专业化、数字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的综合型人才服务平台,致力成为具有海洋、海外辨识度、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多产业链综合人才服务供应商。
高举高打、对标对表、实干担当、首战即胜。
2022年,山东人才控股公司牵头的集团重点项目“海洋人才港”列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并于2023年1月,列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7月,省里确定以山东省商务厅为指导单位,山东人才集团为建设运营主体,共同建设“山东省国际招商中心”,以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的手段,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机制,促进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深度融合。
目前,中心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加速落地,并于2023年10月11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系列活动之“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上,在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张建国和山东省副省长范波以及来自海内外双招双引专家顾问/大使的见证下正式启用。
作为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在山东省国际招商中心落地后,将叠加省市区三级人才和产业政策资源优势,铺展更加丰盈的“蓝色画卷”。
打造“尚才山东”品牌,培育“新质生产力”环境
今天的山东和青岛,已进入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面对全国各地花样百出的揽才手段,山东人才控股又该如何在比拼中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呢?
新竹破土,追光前行!近日,一场“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管理程序、创新发展模式、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的全体职工会议拉开帷幕,鼓劲加压,激发斗志,奋战六十天,决胜四季度。
主持山东人才控股公司日常工作的董华峰认为,要破局,就要重视战略,“道术并重”:叫响一个品牌,“尚才山东”品牌全面推出;明确一个目标,以“才聚齐鲁,智汇青岛”为目标的山东“2+N”人才雁阵格局加速形成;找准一个定位,才商并重、产才相融;树立一个理念,营造创新生态、坚持人才为本;锻造一支队伍,打造更团结、更高效、更规范、更诚信、更活力、更创新、更务实的一流团队;培养一种文化,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人才集团模式成功的根本,在于资源整合、优势叠加、运营高效。”董华峰表示,一是与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导入人才地图、人才导航、人才评估和人才交易功能,形成精细化的整体人才服务解决方案;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为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以满足人才对“衣食住行游购娱”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擅于从产业链视角出发,精确匹配和导入紧缺急需的人才梯队资源,并通过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反向飞地”、打造产教基地等;四是协同化出击,重视“全省一盘棋”协同招引人才的发展理念,联合省内外N座城市具有特色的“人才集团”、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当然,也要善于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敢于投资一些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人才项目,以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董华峰表示。(刘颖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