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城市,智慧引领未来。近年来,山东省加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推动数字化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深度应用,给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级泛感知数据的“建、联、管、用、评”新机制和新方法。山东采取“省级推动、全域覆盖”的建设模式,各地市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数字政府,支撑数字经济,助力数字社会,加快构建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标准先行,系统谋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之初,山东省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分类设置市级、县级、社区建设指标,成为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启动新型智慧城市细分领域标准提升工程,发布智慧校园、智慧景区、智慧停车场、智慧公交电子站牌、智慧杆柱等12项细分领域的省级工程标准。同时,先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提供遵循。
整体协同,共建共享
加强区域协同,初步形成“1+3+N”的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1”是成立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3”是组建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3个区域发展联盟,“N”是支持建立协会、智库、建设主体等细分领域联盟,按年度明确区域发展联盟轮值城市和重点任务,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聚焦打通智慧便民“最后一公里”,启动智慧社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1500余个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区,推出一批标杆型智慧社区。编制免政府出资的智慧社区便民设施目录集,常态化组织开展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活动,在智慧社区中全面推广部署。
示范引领,塑造品牌
坚持试点先行,山东分三批先后将16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覆盖100%的地级市、70%以上的县(市、区)。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各市县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创建工作,加快构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开展优秀案例动态打榜活动,打造出700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开展省内优秀案例巡讲活动,加快推动惠民优秀场景由点及面深度覆盖。搭建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展示和交流平台,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连续两年承办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和智慧城市大赛,组织开展省内外系列现场会、观摩会,着力搭建国内一流的学习交流平台。
需求导向,亮点纷呈
在山东,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群众可将证件、证明、文书等材料拍照上传建立个人“资料库”,249类电子证照即时申领,群众不带身份证也能办成事,用“证照库”代替以往的“档案袋”。电子证照在各类政务服务平台互认共享,政务平台自动获取证照信息,无证明办事让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济南,打造具有完善基础设施和多样化消费业态的新型智慧商圈,促进泉城路商圈从传统消费模式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新业态转型。
在青岛,加强智慧景区管理,借助技术,深化游客体验和运营管理的双重升级,通过数据驱动提升游客体验和运营效率。
在威海,客运站高峰时期每天进站网约车数量达8000余辆次,乘坐网约车的旅客超过2万人次。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网约车分流平台,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感。
在潍坊,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通过数字服务为广大儿童和家庭提供儿童活动、教育、健康等咨询服务。
在烟台,推动医养深度融合,织密“智慧+养老”服务网,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生活服务等精细化、人性化养老服务。
在东营,大数据缔造平安便捷“可信生活圈”,通过信息集成与质量监督,构建城市生活便利服务新模式,以优质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市民获得感。
让生活更智慧、更美好。下一步,山东将持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凝心聚力、携手联动,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让新型智慧城市惠及更多人。
数据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0日 1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