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曲在编钟雅乐伴奏下的《子曰》从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孔子文化馆传出,传遍了整个校园。
是什么助推一所新建学校建设“孔子文化馆”?
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董业文说,孔子的父亲是鲁国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他“一战成名”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枣庄市台儿庄区。学校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将校园博物馆作为学校育人实践的重要场域,让学生零距离开展校内研学,零障碍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零时差感知孔子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中“活起来”。
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始建于2021年9月,是基于新城提速建设、优化新城教育布局、实现新城教育均衡发展,应运而生、顺势而建的一所初级中学。为了实现学校新优质发展,学校提出了“打造枣庄教育的新高地、新引擎、新品牌和科技创新、根植中国、国际视野”的办学目标,努力实现“立足传统文化”“加强科技创新”“凝聚国际视野”三大办学特色。
结合校园建设,学校全力打造“一廊、一道、两馆、三场”的德育教育阵地。“一廊”是教室走廊文化墙,各班级建设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富于班级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走廊,成为一道育人风景。“一道”是学校校园文化主干道,从学校门口沿步梯一直到艺术楼的博物馆,学校建设了传统文化大道,树立了“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10个文化展示牌,在日常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两馆”是“博物馆”和“科技馆”,孔子文化馆是鲁南最大的孔子文化教育体验馆。“三场”一是指学校门口宣传广场,建设高标准宣传栏10个,全面展示学校办学情况、“一训三风”、办学理念、所获成绩;二是楼宇之间的“德”字广场;三是“才”字广场。
“我们在建设校园博物馆的初期,就设计了学校文化仪式课程,把七年级入学第一课‘拜师礼:拜孔子’和九年级毕业礼‘谢师礼:拜谢孔子’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传承下去。”学校教务处主任李涛说。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学校基于初中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构建了“模块化+项目式”的活动育人新模式。
“书法、国画、戏曲等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这些技艺能增强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每逢周五,学校美术老师孙芳就成为数字书法教室的书法课指导教师。学校先后开设了包括古筝、书法、国画、剪纸、柳琴戏(地方戏曲)等在内的二十多门课程,成为孩子们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目前,学校除了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先后开发了爱国主义教育模块、科技创新模块、红色研学模块、校园节日模块、艺术体育模块等六大模块。教师基于各育人模块的主题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计与之对应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方式。“模块化+项目式”的实践模型,全方位陪伴学生成长,使学生能够在各项育人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主动参与研究,在真正意义上将育人本真内化于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