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对近日印发的《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解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力争全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行动方案》聚焦重点赛道,围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2个未来产业和现代渔业、海洋化工2个传统优势产业,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速培育,制定35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
具体来看,在海洋装备产业方面,重点提升海洋装备产业研发设计与技术攻关能力,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配套水平,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迈进,集聚打造总部型海洋装备产业。
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方面,重点提升海洋药物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向新兴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新型产业研发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方面,重点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拓展海水淡化水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链条。
在海洋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突破深远海风电产业,稳慎推进海上光伏产业,立足海洋能科研优势,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和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在深海开发产业方面,重点开展深海采矿技术攻关,提高深海矿产开发装备制造能力,发挥深海重大平台支撑作用,积极参与深海采矿国际合作与治理。
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推动科技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丰富全链条产品谱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以应用场景创新引领市场需求,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
在现代渔业方面,重点提升水产种业创新研发和产业转化能力,健全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推动现代海洋牧场多产联动。
在海洋化工业方面,重点推动海洋领域石化项目建设,打造海洋化工循环产业体系,做强海洋化工新材料,推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为抓好《行动方案》落地落实,青岛市委海洋办印发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细化了8个产业的突破方向、区域布局和能够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对照《行动方案》35项重点任务提出了148项路径明确的具体工作举措。同时围绕8个产业系统梳理了支撑发展的25家青岛本地链主企业、160个重点科研平台和64个重点项目,并细化产业链梳理了26个支链和1200家招商引资目标企业,为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指引。
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上,推动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与海洋石油工程共建“海洋工程数智化联合研究院”,培育海洋装备工业软件新产业。提升LNG、氨、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和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研发设计和总装建造能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链向高价值环节延伸。加大“蓝色药库”建设力度,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BG136等临床研究进程,形成聚集开发、梯次产出态势。全力推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建设规模化海水淡化产业园区,鼓励沿海高耗水企业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拓展海淡应用场景。
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上,加快推进“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建设,打造深海基因资源勘探开发国家战略力量。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与央企共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深海开发技术装备联合攻关,招引产业链企业来青集聚发展。深入实施“透明海洋”工程,支持开展潜航器、水下机器人及深远海探测、观测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制造。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推动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打造以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复合体,布局建设蓝色种业园区。实施2.0版养殖工船项目,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三文鱼产业链,建设多产融合的新型海洋牧场综合体。争取落地大型海洋石油化工上游产业项目,推动绿色节能环保、高防护期效的海洋新材料项目建设,提高海藻纤维、海藻肥料等海藻化工产品附加值。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行动方案》以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明确了未来三年青岛海洋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李飞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各责任部门重点抓好《行动方案》落地实施,为青岛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