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弓角湾村的一个山坡上,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省级绿色矿山正在有序生产。
从中控室的大屏上,可以看到正在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据公司负责人姜东泉介绍,矿山开采环节,采用一体式配有收尘装置的潜孔钻机、电子数码雷管起爆的微差爆破、大型液压挖掘机、矿山专用大型自卸式矿车等国内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了从钻孔、爆破到铲、装、运全过程的绿色化、环保化。总长4000多米的44条封闭式皮带廊架设在矿区和园区之间,将矿石输送到不同的生产线。同时,按照自上而下分水平开采,留设边坡和安全平台,矿山综合回采率保持在99%以上,在绿色开采和绿色生产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投资1500多万元的两个圆形储料大棚,可存各类建筑石料12万吨,有效减少粉尘排放。”姜东泉表示,2023年公司又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技术改造,以废料石粉为原料进一步加工,生产油田钻井泥浆材料;投资3850万元,将筛分出来的含泥物料“变废为宝”,加工成机制砂和水稳材料。
在建设绿色矿山方面,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绿化面积超14万平方米,已栽种各类苗木2.7万余株。开采出来的边坡和安全平台,随后覆土进行绿化复垦。如今这里的矿山和园区,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在莱芜区口镇街道陶北村北,成片的地黄、射干、丹参等中草药长势正旺,新建的中草药加工基地初具雏形。陶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常国介绍,这一带早期采矿留下荒石滩,虽然经过填土治理,但一直是低效地,生态退化严重。
为破解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活化难题,在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下,莱芜区多部门联手,探索“生态修复+产业转型”路径,推动矿山废弃地转化为中草药种植基地。
附近有宏济堂、济世等多个中医药企业,经过化验分析土质,这里适合种植地黄、射干等药材。当地利用试点项目资金,清除了采矿残留物,平整场地1.83公顷,修复受损林地和耕地,恢复土地耕作层,改良土壤提升肥力,同时安装配套滴灌网和水肥一体化设备,从安徽亳州等地采购种苗,保障草药种得上、长得好,将“废弃地”变为“高产田”。同时,以莱芜区陶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机械化种植、加工、分拣、存储,产品由药企收购。
“去年试种了一批,经济效益还不错。”陶常国表示,下一步准备建大棚育苗,把药材种成“摇钱树”。莱芜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机制,形成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环境治理、资源增值与民生改善“三赢”。
近年来,济南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围绕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按照“能建必建,应建必建”原则,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济南60家持证矿山企业中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条件的52家,其中48家矿山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并纳入绿色矿山建设名录,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3%、100%、83%。下一步,济南将持续优化提升,以打造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为目标,以绿色发展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