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9月4日讯 4日,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加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聚焦稳定经济增长,突出做足增量、遏制减量、应对变量,紧扣重点行业领域,研究提出针对性强、效果立竿见影的新政策和务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制定了《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和《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
增强服务业支撑拉动。将加力落实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新增纳统企业以及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省级新增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加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对高成长性以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企业在建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运营、扩投资,培育更多优质增量,提升服务业贡献度。同时,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指导各市做好测算分配,切实用在效果好、拉动强的消费领域;支持各市因城施策实施住房“以旧换新”,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效较好的市,省级将统筹资金给予激励支持。
更大力度保障项目建设。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年度拟投产、政策性资金重点项目,尤其是突出破解要素制约,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服务保障一批重大项目快建设、早达效。围绕政策性资金,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将争取获批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纳入“鲁惠通”政策兑现平台,加强监督监管,推动政策性资金直达企业和项目,尽快形成实质性拉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力争10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围绕能耗煤耗指标,明确新上“两高”项目能耗煤耗替代源不再限于“两高”行业;对煤电项目关停并转腾出的能耗煤耗指标,指导各市在做好统筹测算的基础上,可用于其他行业新建重点项目指标替代源。围绕用地指标,对年底前新增建设用地确有不足的市,省级将“一事一议”给予借支,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围绕前期工作经费,从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单列5000万元,遴选支持一批前期工作推进快的支撑性项目。
加力援企助企纾困解难。突出精准帮扶经营困难行业企业,在强化信贷融资支持上,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全省16市,适当下调贷款备案利率上限、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享受一次最高50万元的贴息支持;组织奖补10项支持企业效果明显的特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力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在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上,把小清河航线奖补政策期限延长至明年,其中今年对新开通航线每航次最高补贴4万元,补助总额2000万元,明年总额将提高至3000万元;优化小清河航行船舶建造奖补政策,将船龄3年以内的船舶纳入支持范围;加力支持内河新能源船舶建造营运,对2025—2026年符合条件的1000总吨以上的电动货船,给予最高150万元/艘的补贴。在解决生产经营困难上,对停产、半停产企业,针对性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金融信贷、市场开拓等方面合理诉求,推动企业复产稳产;优化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保障,探索建立企业破产重整资源共享机制,为企业重组重整各方参与主体提供投资人资源、企业资产处置辅助等综合信息服务。
刘勇说,刚才介绍的,大多是一些“真金白银”的增量支持政策。服务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比高,经济能否增长得更好一些,关键取决于服务业。对此,不仅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还专门研究制定了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包括6个方面42项针对性推进举措,作为下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提升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抓手。主要是“一业一策”抓好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四大骨干行业,充分挖掘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加力提升非营利性服务业,强化重点企业和项目包靠服务,力争形成更多增量拉动;与此同时,兼顾服务业长远高质量发展,聚焦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科技服务、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拿出对路管用的实招硬招,不断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
下一步,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持续完善政策制定、宣传解读、推进实施、评估优化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快细化落实配套举措,推动直达基层、直接惠及经营主体,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对今年出台的前两批政策清单落实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政策实施中的堵点卡点,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