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凌晨,在山东日照海域,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将吉利星座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短短一个月内,捷龙三号火箭第二次腾飞。
(通讯员 聂东磊 摄)
最近,火箭发射为啥这么频繁?“太空快递”里都装了啥?
卫星“大脑”在山东
如果把火箭比作“快递车”,那么卫星就是车上的“快递”。
最近,捷龙三号这台“快递车”之所以动作频频,与卫星客户的紧迫需求相关。
根据双方协议,捷龙三号需在2个月内完成连续三次发射任务,也就是说,从8月9日捷龙三号遥六成功发射算起,两个月内,捷龙三号遥七、遥八火箭也将陆续升空。
此次发射升空的“吉利星座”是什么来头?它是造车的那个“吉利”吗?
答案是肯定的:吉利不仅造车,还造卫星。
近年来,国内汽车新势力崛起,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都离不开全天候、无死角的通信服务。从目前的技术维度看,低轨道卫星无疑是最佳路径选择。
吉利星座由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建设和运营。2018年,吉利战略投资时空道宇。
随着本次发射的11颗卫星顺利入轨,加上在轨试验星,时空道宇已在600km轨道累计部署52颗卫星,预计不久将完成64颗卫星组网,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任意地表的实时无缝数据通信。
吉利星座在山东的布局可追溯到2020年。
作为时空道宇旗下公司,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合航天”) 承担吉利星座的建设与运营。依托上合示范区,上合航天在青岛打造了全球星座运营中心、测运控中心和AI数据运营中心,构成吉利星座系统的“地面大脑”,实现对星座的高效管理和服务支撑。
吉利星座的想象空间不仅局限于此。
目前,时空道宇已与东南亚、中东、非洲及南美多个国家的运营商建立合作。卫星终端具备超强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应用场景还将涵盖海洋渔业、低空出行、应急通信等领域。
据悉,捷龙三号与时空道宇签订了十发火箭的框架协议,未来捷龙“飞天”的场景还将陆续上演。
“快递车”是国字号
记者梳理发现,这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第7次成功发射。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的成员,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大有来头。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火箭公司)投资的中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等特点。
“在完成遥六发射后,型号队伍深入分析研判,迅速做好火箭状态准备、地面发射支持系统检修维护工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捷龙三号总指挥金鑫介绍,遥七针对产品测发控流程进行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火箭自动化测发水平和测发效率,同时精简优化箭上单机冗余配置,提高了发射安全性、经济性和任务适应性。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每次用完快递车就扔掉,成本较高。如果每次把快递车开回来保养,是否下次还能继续送快递?
这也是为什么在商业航天领域,“可回收火箭”如此受人关注。
虽然中国商业航天发射能力和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但无论是“国家队”还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都在发力。
2024年6月,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迄今,我国已有6家商业火箭公司先后实现入轨级火箭发射,这6家火箭公司分别是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东方空间和中科宇航。这些商业火箭公司都在研发可回收火箭。
今年5月29日4时40分,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这是国内首次获得成功的海上软着陆飞行试验。
“快递站”已发件115个
不管是遥六,还是遥七,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一个月内两发两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快递始发站”──海阳东方航天港。
目前,东方航天港现成功保障我国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已具备年总装总测50发火箭的产能。
作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是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地。经过6年的发展,海阳东方航天港快速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创新搭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产业发展格局。
记者注意到,捷龙三号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出发后,并没有在海阳“发件”,而是再次选择在日照发射。业内专家介绍,日照近海海域作为黄海海域的发射点位之一,具备较长的发射窗口期,具有发射灵活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成熟,海上发射频率有望呈几何级数增长。”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滕瑶介绍。
放大到更加宏观的维度,设想一件件“太空快递”发射升空,收件方正是浩瀚星空。
如今,面对日趋激烈的太空资源竞争,一辆辆“快递车”正在努力与时间赛跑。
期待有更多“太空快递”从山东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