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相关计划。
自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以来,山东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的工作总基调,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据悉,2022年,山东16市共布设城市功能区监测站(点)213个、区域噪声监测站(点)3687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站(点)1482个。其中,德州、烟台、青岛3市先后建成36套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同时,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各类工业噪声污染行为,监测工业企业噪声约1.7万点次,依法对32家工业企业噪声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
组织召开全省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首次实现了多部门线上集中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深入一线开展“送法入企”活动,面对面讲解法律最新要求。利用微信小程序举办噪声知识竞赛,参赛突破23万人次,61人获得通报表扬。此外,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大手拉小手”噪声科普进校园等形式,努力营造人人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聚焦群众关心的中、高考时段,提前部署联防联控工作,组织各市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排查整治,消除噪声污染隐患,同时公开倡议各方共同营造安静备考应考环境。2023年中、高考期间,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噪声监测2000余点次,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500余次,推动解决各类噪声问题900余个。其实,“绿色护考”历来是全省服务民生的重要工作,各市也都在积极落实,比如青岛市已经连续28年开展“为考生送安静”活动,可以说已经成为全省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声环境功能区是实行声环境管理和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去年以来,全省全面推进区划工作由地级城市向县级城市延伸,2022年3个地级城市、51个县级城市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目前,除个别新设定功能区外,全省171个县(市、区、高新区)均已完成划分,划分方案全部向社会公开。此外,东营、潍坊、烟台、济宁等市主动探索划分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东营、烟台2市成功纳入国家第一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试点。(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