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司法行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时代之变,强化为民之责,不断创新发展调解工作,开创了具有齐鲁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山东路径。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年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万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站稳人民立场,坚守新时代“枫桥经验”初心原点
历经60年的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是“枫桥经验”的生命线。山东不忘原点、坚守初心,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让群众享受“身边可得、精准及时、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一是织密调解网络,推动调解服务普惠化。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部署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全省98%的乡镇(街道)调委会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同步加强村(社区)调委会建设;在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设立派驻调解组织,大力推动在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000余个,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面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坚守调解公益属性,建强人民调解主阵地,让群众遇到纠纷能第一时间接受免费、可及的调解服务。二是深化排查调处,推动调解服务精准化。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严格落实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制度,针对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群体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多渠道、全方位收集民情信息,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苗头。近三年来,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0.2万件,预防纠纷25.6万件,把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搭建综合平台,推动调解服务便捷化。部署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均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有效整合律师、公证等多种资源,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紧密衔接,完善线上线下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中心统揽协调引导功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让人民群众“走进一扇门、化解多种愁”。
根植齐鲁文化,丰富调解工作时代内涵
人民调解是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继承了“和为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立足人民调解工作实践,积极挖掘齐鲁文化丰厚底蕴,与时俱进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调解文化品牌集群。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济宁市发掘孔孟“礼之用,和为贵”“无讼是求,教化为先”等儒家文化精髓,建立覆盖全市的“和为贵”调解室,推行“人和”理念、“六心”(正容澄心、品茗静心、学儒润心、促膝谈心、说理明心、携手同心)调解,引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把文明教化贯穿调解全过程,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貌。二是汇聚鲜明地域色彩。聊城市结合城市名称,打造“有事来聊”调解品牌,各县(区)进一步突出特色,如莘县“有事来聊 莘情调解”、高唐县“有事来聊 高能调解”,用品牌力量强担当、促提升。泰安市传承泰山“挑山工”精神,建立“国泰民安”调解室,创建“泰好调”品牌,为群众提供优质调解服务。临沂市传承沂蒙精神,在全市建立具有沂蒙红色文化特色的乡贤调解室,助力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凸显个性身份特征。利用调解员自身独特优势,培育特色调解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日照市发挥女性调解员柔性化解纠纷优势,打造“大嫂调解”品牌,将绝大多数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青岛市发挥退役军人调解员熟悉涉军情况优势,打造“老兵调解”品牌,妥善化解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滨州市打造“党员金牌”调解室,党员调解员佩戴党徽调解,赢得群众高度认可。
围绕中心大局,彰显山东实践格局担当
服务中心大局,是人民调解的责任所在,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民商事调解,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工作,年均化解知识产权纠纷1500余件,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扩大开放作用。加强商事纠纷调解,联合省工商联出台《意见》,培育培优商事调解组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设立市场化商事调解组织,年均化解商事领域纠纷近万件。加强金融纠纷调解,设立省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制定全省金融纠纷调解标准,推动金融消费纠纷高效化解。二是服务国家战略护安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示要求,开展沿黄生态环境调解一体化行动,指导沿黄9市25县成立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调解组织,一体化开展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加强与上游省市县联动配合,建立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共建调解室,共同维护沿黄两省边界和谐稳定,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调解力量。三是创新企业维权方式降成本。深化“智慧调解”系统应用,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利用电话、视频等线上方式提供“不见面”调解服务,对涉企生产经营、合同履行、金融借贷等矛盾纠纷,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及时调解,全力护航企业稳定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拓展基层治理有效路径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山东聚焦“三治”融合、矛盾不上交的总要求,积极推进调解工作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以思想观念现代化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着眼调解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系列调解文件,增强了有效制度供给。适应社会治理新需求,完善访调、诉调、公调对接机制,创造了警司联调、听证+调解等调解新模式,有效提高了联动效能,构建完善“大调解”格局。总结推广威海“信用+调解”模式经验,利用信用惩戒倒逼当事人履约践诺,柔性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调解成功率。二是以科技应用现代化推动载体方式创新。坚持科技赋能,借势借力拓展调解工作发展空间,既入村头、地头、炕头,又用好电视、电脑、手机三屏,持续擦亮以“有话好好说”为代表的广播电视调解品牌,运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直播送法”,推进互联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丰富“山东智慧调解”应用场景,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申请受理、流转调处、结果反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调解工作的融合,分析矛盾纠纷发展趋势,提高各类风险超前预警预防能力。三是以组织形式现代化推动工作格局创新。出台《意见》规范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设立、备案工作,将调解组织覆盖拓展到知识产权、金融消费、环境污染、军民共建、商事海事、互联网等多行业领域,将更多的纠纷化解在行业领域内部。鼓励律所、公证处、仲裁庭等机构以民办非企业单位方式成立商事调解组织,开展社会化、市场化调解探索,涌现出威海市酬和商事调解中心等创新典型。积极探索社会志愿力量广泛参与化解矛盾的途径方式,打造以“小蚂蚁”志愿服务组织为代表的调解新品牌,丰富新时代人民调解的形式和内涵。
下一步,山东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优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表达方式,推动山东实践再出发、再创新、再升级,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擦亮“中国之治”名片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