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8岁的李梓豪每天会步行到家门口的全龄友好市民学校,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在这里参加“国粹中医 药食‘童’源”暑期夏令营,跟周边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五步拳、《黄帝内经》,制作养生梳……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长期以来,一些老旧小区因为公共空间不足、资源少,服务提升面临困难。在山东威海的中心城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区是老旧小区,如何提升这些小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当地近年发力的重点。
2023年,威海市环翠区专题调研发现:一方面,老旧小区普遍公共空间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一些活动场地利用率有限,如街道和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都设置了活动室等公共空间,但利用率参差不齐。经过摸排,全区200处社区活动场所被初步认定为有提升空间。
“开放式老旧小区执行较低的物业收费标准,但这种基础性、兜底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居民体验感欠佳。”环翠区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说。
在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的市民学校,市民在学习烹饪知识。新华社记者李志浩 摄
环翠区决定盘活低效空间。很快,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环翠区属国有公司成立环翠区社区运营中心。社区运行中心面向社会发布“合伙招募令”,招引“合伙人”,并指导社区空间规划运营。
“招募令”发布1年以来,累计有106家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揭榜”,参与社区运营。得益于此,环翠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几间活动室,在2023年底改造为全龄友好市民学校,从低效利用变为“人来人往”。
“课程价格大约是市场价的一半,目前来看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我们还会继续开设更多课程。”该市民学校的运营负责人王金说,过去公益课程主要集中在区级公共文化场馆,如今下沉社区,覆盖面更广了。
在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的市民学校,市民正在学习布艺。新华社发(杜晓莹 摄)
除了创建家门口的市民学校,当地还打造“书房+共享咖啡”“书房+亲子阅读”等新场景,通过“社企联办”的形式,探索社区运营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所得款项再以“微基金”形式反哺社区。
紧邻威海市大世界商圈的城市书房(樱花分馆),是当地政府支持的公共阅读场所,馆藏书籍8000余册。此前,每年房租、人工服务、设施维护需要大量公共投入,而随着市场主体的引入,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多年从事教培工作的李秋玲,去年9月成为这一城市书房的“合伙人”。她在城市书房内划出了儿童阅览区,增加吧台座位,保持每周一次的公益课堂,至今已有600余人次参加公益课堂。今年暑期,她还推出包含编程、围棋在内的儿童托管精品课程。“我认为这是一种‘双赢’,为城市书房植入更丰富业态的同时,也为我们机构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 她说。
“通过国企‘打样’,很多市场化物业公司感受到了压力。”环翠楼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杏花村社区、峰泉社区等多个社区都在开放式小区复制了这种模式。
经过1年多的实践,环翠区党组织统筹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共建、解决治理难题的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87个老旧居民小区试行新机制,节约房租、人工等支出320余万元,公共服务种类增长20%,惠及居民7.5万人。(记者李志浩)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