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乳山港畔的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十分“巨大”,起重1500吨的龙门吊、数十米长的厚重钢板、直径9米的单桩筒节……在码头上,有一根长84米、直径8.5米的单桩,正是该公司制造实力的具体体现。
“这是我们威海公司生产的第一根海上风电单桩,4月下旬刚下线,价值1600万元。”公司技术质量控制部部长彭学军介绍,“这个约30层楼高的大家伙,整体重量达到了1420吨,比一般的运载火箭还大了许多。在海上风电产业里,它就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生产一根海上风电单桩,不仅需要切割、卷圆、焊接、组队、质检、喷涂等十几道工序,耗时更是长达35天。彭学军说:“在海工装备领域,各个设备看起来都很庞大,其实都是精密设备。所以,业内都奉行‘慢工出细活’。比如我们生产的单桩,短则七八十米,长则一百多米,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是用毫米来计量,检测检验它就像医生检查人体一样仔细。”
车间外,叠放着大量厚约10厘米的钢板,一台台数控切割机正分别对一块块钢板进行切割。“我们根据生产所需,把相关参数输入切割机,把钢板切割成长方形或扇形。”彭学军说。
一名工人操控着起重设备,缓缓地吸附起切割完毕的钢板,再缓缓地吊运进加工车间,最终在生产线一端缓缓放下,仿佛搬运的不是钢材而是玻璃。“慢,不是因为这钢板有几十吨重,而是决不能让它受到任何磕碰。”彭学军说,“你可能觉得,这么厚的钢板怎么砸都没事,但它是用于生产海上风电单桩,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局部细微变形。”
这单桩究竟有何特殊之处?“海面之上的风力发电设备总共有100多米高、五六百吨重,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风力、潮流冲击力,要确保这台价值近亿元的风力发电机在海中27年屹立不倒,全凭下方的单桩支撑。而一旦单桩体内存在一处细微变形、一个气泡或一道细纹,就导致单桩使用寿命大幅缩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彭学军说。
用毫米测算的单桩要细致到何等地步?彭学军进行了说明,“通俗来说,一个圆筒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果把这根84米长的单桩比作一栋高楼,从楼顶向地面垂下一根铅垂线,那铅垂线的偏差不会超过30毫米。”
季爱泉是公司制造部的电焊工,他的工作是焊接筒节。“比如直径8.5米的筒节,两个筒节之间的焊缝长度就是26.8米,仅焊接这一条焊缝就得花40个小时左右。”季爱泉说,与他搭档的除了焊接设备,还有一台焊接跟踪仪,“在它的辅助下,焊缝才不会跑偏。焊工要跟它达到‘人机合一’的默契程度才能确保焊接质量。”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我们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和对生产装备的不断创新、研发。”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春雷说,该公司眼下手握47根单桩的生产订单,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是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而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国内生产海上管桩、塔筒等产品的龙头企业。“我们对在乳山的发展信心满满。”唐春雷说,乳山作为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正全力打造百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由于毗邻乳山港,所产的“巨无霸”级别产品可就地出海,公司也在落地乳山的同时布局更大市场,“下一步,我们将开拓烟台、东营,乃至河北、辽宁等地的市场,更长远的目标是进军日韩。”(陶相银 邵峰) 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