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今天(12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副省长陈平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倡树“大水利观”,创新提出“四水统筹”总体目标,注重运用改革方法,统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努力做好做活“水文章”,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聚焦保障水安全,近年来,山东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网工程,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协同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推动水资源供给保障与现代化强省建设需求相适应。同时,坚持“两手发力”,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统筹推出贷款贴息、水利保险等一揽子政策,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保障水利项目资金需求。自2021年完成水利投资405亿元以来,逐年跨上百亿级增幅新台阶,今年将完成水利投资7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和强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等战略性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太平水库、官路水库等关键节点工程加快推进,“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大动脉加快形成,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86%,输水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加大系统治理力度,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普遍提升到50年一遇,水库水闸病险隐患实现动态清零,以河道堤防、水库闸坝及蓄滞洪区为主体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完善,在防御应对严峻水旱灾害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聚焦保护水生态,山东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一以贯之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健全完善河湖长履职评价体系,省级河长带头巡河巡湖,引领带动6.6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生态问题。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级幸福河湖670多条(段)、长度8200多公里,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9.08亿立方米,助力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水流贯通,大汶河连续3年不断流,小清河通航用水需求有效保障,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十四五”以来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6.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地下水取水量占比由治理前的39.1%下降到31.8%,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55米。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聚焦发展水经济,山东省创新实施“水网+”行动,加快构建“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推动水利与内河航运、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业态融合。协同发展内河航运,京杭运河山东段济宁以南和梁济运河段基本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条件,小清河169公里航道连续2年全线复航,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117公里。协同发展文化旅游,深入挖掘黄河、大运河等水文化价值,着力打造“沿着水网看山东”品牌,建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39个。协同发展绿色产业,全省抽水蓄能在运规模达到400万千瓦,节水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协同建设水美乡村,深入开展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完成淮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示范打造效益河湖样板,培育形成“农业产品发展型”“滨水产业促进型”“多产业融合型”等多种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聚焦改善水民生,山东省启动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坚持“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即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推动实现县域统管、专业化运维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在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9次获得优秀等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累计创建节水达标县132个,居全国第1位;全省每立方米用水支撑GDP产出412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