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632-3321110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听夯号品非遗 黄河畔赶大集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量:3842    添加时间:2025-5-8 10:34:33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薄华瑞摄
老街长巷非遗宣讲员正在直播。任万帅摄
利津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手艺人在制作布鞋。利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利津县高家村改造提升后的村台。孟晓峰摄

城事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因古城轮廓似凤凰,被称为“凤凰城”。

黄河与渤海的千年对话,塑造了利津的文明基因。古代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得益于通畅的海河联运优势,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自春秋战国渠展煮海熬盐之盛况,到清代永阜盐场居山东八大盐场之冠,再到成片滩涂上筑起房台村落,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河与城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写下新的篇章。

民宿、摄影、写生,房台村落有了艺术范儿

走进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青石铺就的小巷蜿蜒其间,一幢幢泥土夯筑的房台老屋静静伫立。写生画架与摄影三脚架有序排列,来自美术院校的师生们沉醉其中,将古房台、老槐树和那饱经沧桑的斑驳土墙收入画布与镜头。

房台村落,是黄河在这片土地绘就的独特人文景观。生活在滩区的村民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为抵御洪水对房屋的侵袭,便用泥土夯筑起一个个高耸的村台,将房屋建在台基之上。

2018年,利津县开启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把19个滩区村庄的零散房台进行连片加固,排污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佟家村正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在过去,垫台打夯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村民们靠着肩挑车推,一点点堆积起生活的希望。一家垒台,全村协力,齐声唱起夯号,彼此鼓劲加油。那种攥指成拳、团结向上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底。”佟家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感慨万千。

改造过程中,如何开拓发展之路?利津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佟家村精心保留的连片古房台,不仅成为展现滩区人民过往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承载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成为村子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我们推进黄河畔·佟家沿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对房台及房屋、树木等附着物进行合理收储利用,相继建成民宿、黄河滩文化展示馆、黄河口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等。如今,来自各地的学生和摄影师、画家等艺术从业者,成为村里的常客。”佟振飞介绍。

与古房台共同激活的,还有代代传承的老手艺。滩区随处可见的芦苇、蒲草,老一辈常用来编制防汛器具,如今,佟家村成立编织合作社,社员们制作的坐墩儿、蒲团、储物筐等手工艺品,成为受到游客喜爱的特色礼品。

“如今,我们的草编产品畅销海内外,村里的‘宝妈’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每个月大概能收入2000元。”利津圆梦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社长唐恩美说。

漫步老街长巷,寻访特色非遗

从佟家村沿黄河而下,驱车行驶约40公里,抵达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老街长巷。

黄河夯号民俗表演现场,8个赤膊汉子头戴草帽、脚蹬布鞋,合力拽动系着粗麻绳的石夯。随着“哎嗨哟——艰苦奋斗哟”的夯号声划破长空,石夯裹挟着黄土重重砸向地面。

“夯号讲究的是‘人心齐,泰山移’,过去修堤筑坝,全靠这股子精气神。”黄河夯号代表性传承人张希彬抹了把汗,继续说道,“人们用圆木拴上绳子叫‘木夯’,一人扶把手,其他人扯绳捶打地基,有人哼着小调,大伙根据节奏使劲,调子越响、步子越齐。”

漫步老街长巷,黄河夯号在耳畔响起,老扬琴曲调咿呀婉转,剪纸手艺人在窗棂下飞剪走纸,黄河澄泥陶印匠人在晾晒陶坯……如今,这条老街巷已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新地标。

明清时期,盐窝镇又名“盐窝街”,盐业发达、商号林立。后因黄河改道,昔日盐场逐渐没落,盐田沦为盐碱地。

“以前人均1.2亩地,每亩地一年挣不到1000元。”南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召荣话锋一转,“老一辈守着盐碱地讨生活,直到文旅春风吹来了转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伴河而生、绵延相传,利津县将与黄河相关的非遗搜罗起来,打造起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目前已入驻黄河夯号、老扬琴、王家宫廷剪纸、黄河澄泥陶印等非遗项目35个,沿街布设21家特色非遗店铺,设立流动摊位90余个。

“‘五一’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940多万元。”陈召荣说,“为发挥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我们开展黄河非遗大集,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10支表演队伍年均演出400余场,为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2024年,“利津县集成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推动老街长巷融入现代生活”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

如今,老街长巷正悄然编织着崭新图景。“守好文化根脉,让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彩,随着文旅品牌的持续擦亮,黄河文化将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中生生不息。”陈召荣说。

城标

黄河夯号 房台人家

从青藏高原奔流而来的黄河,行至下游的利津,水势渐缓,泥沙与故事一同沉淀于此。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用夯歌与泥土对话,将智慧夯进层层垒筑的房台。

利津境内,黄河延绵74公里,在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的土地为滩区,洪水来临时,可起到行洪、滞洪作用。然而,居住其间的百姓曾深受水患困扰。为此,百姓就地取土、以土筑台,形成房台这一独特的建筑形态。2018年,利津19个村的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对原村台进行加固修缮。如今,保留的老房台成为黄河文化的载体,一块块夯土,诉说着滩区人与河共生的智慧。

夯土成台的壮举,塑造了滩区人自强不息、攥指成拳的精神品格。那时,家家户户筑房台,打夯要唱黄河号子,“哎嗨哟,众人齐心把台筑嘞”,夯歌一响,十里八乡来帮忙。由劳动号子催生的文化记忆,如今化作非遗黄河夯号,在文旅融合中焕发光彩。


上一条信息: 滕州市北辛街道:暖心服务进社区 健康关怀零距离       

下一条信息: 山东济南市探索绿色通道救助闭环机制:警医联动,为生命开路

今日推荐
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听夯号品非遗 黄河畔赶大集
山东利津将非遗保
  红红火火闹元宵:大明湖畔滚元宵 赏花灯
  弘扬书院成功举办首届鲁南书法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
  枣庄市首届七夕公益文化艺术节亮相颐源山庄,艺术呈现精妙绝伦
  咱们身边谁是烹饪大师——《枣庄烹饪大师宝典》即将为您揭晓
  纪念抗战老兵:孙媳妇心中的抗战爷爷,一路走好
  老枣庄老街龙狮队龙狮飞腾贺新年
  父亲,您永远在我心灵深处
  “国色天香” 欢乐新春——枣庄市旗袍文化协会隆重举行周年庆典
  枣庄市孔子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2017年公益年会
  枣庄有了辣子鸡传承人


热门信息
  枣庄书画院联合书画家走进枣
  慰问走访老干部,考察瑞琴艺
  大家张大先生
  声动星空!My Way卡罗拉新青
  重磅!全国美术作品、书法篆
  中国天眼首次探测到“宇宙深
  山亭: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初
  黑猫警长导演、著名美术片艺
  《沂蒙山》获“五个一工程”
  《沂蒙山》获“五个一工程”
热门图片
文采风流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顾原水墨精品赏析
文采风流磨不尽,水
老枣庄老街龙狮队龙狮飞腾贺新年
老枣庄老街龙狮队
料理空山颇费才 文心兼似画家来——记书画家马彦斌
料理空山颇费才 文
美的浪漫与风骨
美的浪漫与风骨
德州民间艺人巧手捏面塑 “冰墩墩”“雪容融”
德州民间艺人巧手
冬奥会选手“大礼包”里也有山东元素 阳谷县一中学30幅学生画作入选
冬奥会选手“大礼
精彩专题
枣庄开展夏季交通整治统一行动 筑牢道..
枣庄山亭:一块生态砖 撬动绿色转型新..
薛城区邹坞镇人大代表小组: 创新机制..

友情链接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     医法汇医疗律师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光 明 网     中 新 网     人 民 网     新 华 网     鲁 网    

联系电话:0632-3321110 投稿邮箱:qlwsnews@163.com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监察 山东公安民生服务在线
  ICP:鲁ICP备17043532号  主办:枣庄鲁网书画院
Copyright @ 1997-2010 zzw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