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来是个泪窝子浅的人。这话说来有些羞赧,但确是事实。年轻时如此,如今人过三十,这颗心却依旧像浸饱了春水的海绵,稍一触碰,便要漾出湿意来。旁人或以为这是软弱,我却渐渐品出,这或许不是毛病,而是我的天性里,存着一份过于丰盈的易感。这世间种种,但凡沾着一个“情”字,便能轻易叩开我的心扉。
便说昨夜,我斜倚在沙发上,指尖滑过那组号称“年度最感动”的图片。原以为只是寻常的消遣,却不料,那沉默的方寸之间,竟藏着催折心肠的力量。第一张,便让我怔住了。那是一位做保洁工作的母亲,坐在冰凉的水泥台阶上,背影瘦削,正抬手拭泪。而她的身后,一个年幼的孩子,竟就那样蜷在光秃秃的地上,枕着胳膊睡着了。她独自承当着生活的重压,将那不堪与苦涩都留给自己瘦削的脊梁,而将一片看似安稳的梦,留给了孩子。
这背影,何其沉重,又何其坚韧!古语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这一刻,有了最触目惊心的注脚。
泪水还未来得及收干,第二张图片又撞入眼帘。那是一位父亲,在女儿出嫁的大喜日子里,竟像个孩子般,哭得不能自已。他紧紧攥着女儿的手,万般不舍与千般担忧,都融在那纵横的老泪里了。父亲的爱,大多是沉默的,像山,平日里你觉不出它的存在,可到了这般人生转折的隘口,那深沉如海的情感便再也藏不住,汹涌而出。
他是在用眼泪,嘱咐那个即将带走他珍宝的年轻人:请务必,待她如初。
一张张看下去,心潮便再难平息。直到最后一张,是外出务工的父亲归家,刚到村口,便看见那三岁的小儿,仿佛有心灵感应似的,早已翘首等候在那里。孩子扑上来,那句“爸爸,你知道吗?我每天,每天都在等你回家”,想来是世间最柔软的箭矢,瞬间洞穿了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心防。
我们总说,父母之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可孩子对父母的那份依恋与挚爱,又何尝不是毫无保留、清澈见底的呢?这份爱,是等待,是期盼,是生命最初的、也是最坚定的信仰。
荧幕的光暗了下去,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我的思绪却飘得极远。我想,我之所以如此容易落泪,并非因为心性脆弱,恰是因为心底有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自己心里装着对亲人的牵挂,对挚爱的不舍,对陌路人的怜悯,才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那画面背后,一颗颗跳动着的、温热的心。
这泪水,不是悲伤,而是共鸣。它洗刷掉的,是日常蒙在心上的尘垢,让那颗因爱而柔软的心,重新变得澄澈而敏感。
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感知痛苦;也正因为有爱,我们才相信,那台阶上的母亲终会迎来曙光,那出嫁的女儿会被温柔以待,那等候的孩子将在父亲的陪伴下长大。
张爱玲曾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此刻方觉深得其味。泪点很低,或许只因心中有爱。
这爱,让我能与这世间的悲欢,血脉相连,同频共振。若这是“毛病”,那我便带着它,继续行走于这有情人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