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 揭明玥)“这只绿蜻蜓的风筝面摸起来像薄纸,但其实是桑蚕丝,上面的图案为手工绘制,翅膀、尾巴和身体都可以拆开保存……”11月10日-12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在“好客山东”精品文旅展区,“杨氏风筝”第十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传承人杨红卫一边向记者介绍杨家埠风筝,一边动手演示起了拆风筝。


杨红卫正在向风筝爱好者介绍潍坊杨家埠风筝。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打造“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山东手造”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酒店、电影院等。本次推介活动不仅专门设置了文化“两创”成果展区,还在室外广场布置了“山东手造”市集。


精美的“山东手造”。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弄丢了”


一把剪刀一张纸,仅几十秒,一幅侧身人像剪影就呈现眼前。“这么快还这么像,您也太厉害了!”体验剪影的市民忍不住赞叹。这是记者在“好客山东”精品文旅展区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周克胜展位前看到的一幕。


周克胜因剪出的头像剪影作品眉眼鼻口棱角分明、凹凸起伏浑然天成、线条匀称流畅,故而有“东方魔剪”之称。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曾为罗格等国际要人剪过人像剪影。


“人像剪影是在短时间内通过观察、想象,剪出模特侧脸。一幅好的剪影作品,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摹仿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周克胜介绍,剪影艺术是剪纸艺术的一种,起源于中国汉代的皮影和汉书硬刻,后沿丝绸之路向欧洲传播。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技巧可言,长期的反复练习必不可少,所以愿意从事剪影艺术的人变少了。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弄丢了。”周克胜说,令人开心的,在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的组织下,作为手艺传承人,他们如今常走进幼儿园、中小学课堂,让更多孩子了解剪影、爱上剪影。


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楚成文现场展示刻瓷技艺。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离周克胜不远处的展位,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楚成文正一手拿小锤、一手持刻刀,现场展示着刻瓷艺术。


“刻瓷用刀十分讲究,角度、力道、深浅都有乾坤。”楚成文介绍,刻瓷艺术在秦汉时被称为“剥玉”,魏晋、宋时得到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门专业,被称作“绣瓷”“镌瓷”。光绪年间,清朝宫廷内曾设“镌瓷坊”,但民国时期曾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这门技艺在山东菏泽、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得到了较好传承。二十世纪末,“中国刻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成文指着展出的刻瓷作品说道,刻瓷技术需要先在瓷器表面用毛笔完成写作或绘画,再手持工具沿着先前勾画的轮廓,一点点将釉面雕下,最后将色彩填补其中,一幅作品方能大功告成。“以这个直径为18寸的孔子人像瓷盘为例,完成这样一幅刻瓷作品,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择一事、爱一生。从艺40多年来,楚成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大奖。2002年,他回到家乡,开始手把手传授刻瓷技艺。他成立了刻瓷文化产业公司,利用高校和工艺美术协会等平台传承刻瓷文化。


推介会现场,还有手工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制作潍坊风筝、锡雕等艺术品,表演莱西木偶戏,泡制泰山茶等。


莱西木偶戏表演。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放大文化力量 推动文创文旅产业融合


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江新林带上太空的,除了必要的私人物品,还有就是鲁班锁,这是他在太空的“解压神器”。11月1日起,中国担任本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为安理会成员准备了一份纪念品——鲁班锁。被带上天,还“火”到联合国,鲁班锁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玩具?


作为“国礼”,“火”到联合国的鲁班锁。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本次推介活动上,非遗鲁班锁代表性传承人、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浩进行了解密。李浩说,张军大使赠送联合国代表的这款鲁班锁,就产自他们公司,是最经典的六棒鲁班锁。由6个木棒组成,其中一根木棒为黑檀木材质,其他五根为花梨木,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因此也被命名为“和而不同”鲁班锁。


李浩介绍,2010年,他创办公司,创立“圣匠鲁班”品牌,建设鲁班锁制作工坊。2019年,工坊项目入驻市墨子科创园,打造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鲁班锁生产性保护基地。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以鲁班锁为代表的8大类100余种“圣匠鲁班”文化品牌系列工艺品。


记者了解,作为墨子和鲁班故里,近年来,山东滕州累计投资20亿元,先后建成了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滕州博物馆等,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博物馆群。文化“活”起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进一步“火”起来。数据显示,2022年,滕州共接待游客4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4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滕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手造”展区,令不少外国游客驻足。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在山东深耕文化“两创”的背景下,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潍坊青州,文创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青州古城、青州市博物馆等景区内,遍布15家“山东手造·礼遇青州”手造文创示范点;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和城区大中型超市皆有“山东手造”文创展销区。


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在淄博,当海岱楼这一新晋“网红”被印制在丝制品上,古老的淄博丝绸与崭新的文化地标完成了跨越千年的“牵手”。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成为“新三孔”,形成了新老“三孔”双轮驱动的文旅格局……


“好客山东”精品文旅展区,主播正在直播带货文创产品。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摄


深耕齐鲁人文沃土,释放文化“两创”力量,目前,山东省正扛牢“大省担当”,紧抓各类文化项目建设,奋力开创山东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局面,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邓淑红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