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在喧嚣的现代职场中,明晰这一点,如同在纷扰尘世觅得一方心灵净土。它既能消解无谓的内耗,亦能让人在职责与自我间从容游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点明:劳动的本质,是为获取生活资料而付出的脑力与体力之和。置身于被时间表与KPI框定的当下职场,工作,说到底便是以时间和精力兑换生存所需。既如此,按时履约、不占便宜亦不受算计,本应是常态。然而,“准时下班”竟成了一种奢望。其实不然。真正想做到的人,自有路径;而徘徊不敢或不愿者,心底往往藏着更多期许——或为晋升,或求加薪,或表忠诚。只是,成年世界的铁律向来清晰:欲求更多,便需承担更多。若既要索求,又为代价哀叹,便是模糊了工作的本质。真正的智慧,在于敢要敢当。纵使前路荆棘密布,既为自主选择,便甘之如饴。认真抉择,坦然奔赴。
工作中大半的不快乐,常源于人际的纠葛。为减少这谋生路上的无谓损耗,不妨在闲暇时,收敛无意义的寒暄。或扮作懵懂的“小白兔”,或戴上“社恐”的面具,对周遭言语报以羞涩浅笑,佯装不解其意。将心神专注于职责的方寸之地,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干扰——此乃为幸福添砖加瓦的第二要义。
曾见一语,直指人心:“人生的主线,工作、学业皆为其服务,莫让焦虑的衍生物分割这唯一的人生。”深以为然。明晰所求,懂得所舍,做出理性抉择并坚定持守,不为他人言语所动摇,方是工作日持久快乐的源头。
某日清晨,闹钟骤响,混沌间一个念头击中了我:往后余生,要做能让自己幸福的女子,真正对人生负起责来。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职,都要拥抱生活的欢愉。自那一刻起,我改变了上班的姿态。不再愁眉紧锁,而是想方设法滋养愉悦:穿上心仪的衣裳,吐露温和的话语。每日踏入办公室,先在日程本上郑重写下计划,并摘抄一句积极箴言作为心灵的锚点。煮一壶养生茶——苹果橙子的清甜、黄芪红枣的温润,或是枸杞的滋养——让气息在氤氲中升腾。工作间隙,起身舒展,以养生锤轻叩经络。每周,必有一束鲜花立于案头,以盎然生机点亮方寸。
工作本身,琐碎依旧。但我,已不再是那个踏入办公室便觉阴云压顶的我。同事讶异于我的神采,我浅笑不语。心底澄明:因为我开始对自己负责了。我允许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幸福,在生活中享受轻盈,允许自己拥有一个走路带风、果断自信、独立美好的职场状态。
年少时,易因他人冒犯而怒形于色,以为冷脸是对冒犯者的惩罚。殊不知,愁眉苦脸正中下怀,它消耗的是自己的情绪,断送的是幸福的可能。如今学得聪明:风愈狂,愈要开怀大笑;谁欲令我低落,我偏要笑脸相迎。生活艰难,工作不易,越要盛装以赴,以好心情为甲胄,败而不溃,漂亮地穿越困境。好心情的人,运气往往不差。
“以假修真”,实乃生活大智慧。那些在职场中总能保持好心情的人,并非日日无忧。他们只是在努力向生活“下单”:我正在全力以赴,请予我些许顺遂。而生活,终会眷顾这些以身入局、认真“扮演”幸福的人。
二十岁时,曾天真以为,能在工作日保持愉悦者,必是从事着热爱之事——因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而今行至三十,在生活的泥淖中挣扎、挣脱,又跌入更深的漩涡,方领悟:纵然挣脱,前方仍有泥泞。热爱固然珍贵,但岁月漫长,鸡毛蒜皮终会磨损其光辉。此刻,能支撑我们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想象、是骨子里的韧性,更是那一次次触底反弹的本能。人生,正是被这些微小的坚持念头所拯救。
七八年前,我曾陷入表达的枯竭,对编辑坦言:“越写越乏味,内容同质化,无聊至极。”编辑回我:“工作久了,倦怠难免。换个姿势,换个视角,自创玩法,找到其中乐趣。尊重自己的感受,让工作也能‘取悦’你。”
此语如灯,照亮至今。在工作中灵活应变,尊重本心,寻觅乐趣。
这剂解药的名字,就叫“当我决定快乐,我就会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