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 不青春
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用青春乃至生命铸造强劲“引擎”
齐鲁网视9月4日讯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消息 每每走过轰鸣的潍柴发动机,袁艺的心跳就会不自觉地跟跑起来。
她的丈夫赵中煜带队攻克发动机国产化的“卡脖子”问题——电控系统,造出在全球动力版图上跳动不息的“中国芯”。遗憾的是,两年前,赵中煜因病倒在了岗位上。
在潍柴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以数控团队、林德液压团队、三高试验队为代表的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将科技报国作为毕生信念,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挚爱的事业,成为潍柴动力奔腾不息的强劲“引擎”。
从东北到新疆到广州,大货车上吃住半年作试验
1056.6公里,这是秦涛和妻子的距离,秦涛在东风汽车,妻子在潍柴。聚少离多,两人商量再三,最终以妻子辞职的妥协画上句号。不过,这个磨合了许久的决定,因为一个团队的组建,改变了。
2010年5月,潍柴组建电控团队,誓要突破国际垄断。6月,怀揣着做“中国芯”梦想的秦涛成为团队第15人。
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无基础、无技术、无人才。到底有多艰难?只有亲历者才最清楚。技术展会上,向业内专家咨询,被简单应付。没有任何经验参考,只能翻英文手册。无数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推翻重来,在反复设计和实验下,一道道难关终攻克,核心技术终于握在了自己手里。
2012年5月,潍柴自主电控系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在20辆车的试验中,油耗高、老亮灯等问题被陆续反馈回来,有的甚至提出要换回去。“这个事情还能不能做成啊?”秦涛和大家的心态有些崩了。
一辆辆跟!负责试验的赵中煜作出决定。从东北到新疆到广州,大家一路吃住在大货车上,一跟就是半年。问题一个个化解,用户也一个个从怀疑变成了点赞。
2018年10月9日,潍柴以000001编号通过重型柴油机国六b官方认证。通过严苛国六标准,控制更精准的自主电控系统功不可没。如今,“中国芯”市场配套量超65万台,产品达数十款。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秦涛最怀念的仍是跟赵中煜和同事一起,走过的那段非常艰难的日子。
人家发展到这个程度可以慢悠悠,我们必须跑起来
在一千多亩的潍柴工业园旁,一个投资20亿元的新建工厂即将投产。它看似不起眼,却是高端液压技术在中国落地的重要标志。
“得液压件者得天下”!可是,和控制器一样,液压高端产品也有着“锁喉之痛”。国外供货商的一次打压或限购,就会使国内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
2012年,潍柴并购了全球高端液压技术领导者——林德液压。为推动技术落地,潍柴组建液压团队,并选拔了7个年轻工程师到德国学习交流。
说是学习交流,实则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多年以后,陈岩依然会回想起初到德国时的场景,迎接大家的不是欢迎仪式,而是冷漠的敷衍。后来得知,附近的一家工厂被日本企业收购,两年后日方带走了全部技术,就将工厂关闭了。
由于德方先入为主的成见,他们很少主动与中国工程师交流,更不谈合作。液压团队只能“一天当两天半用”,一天16个小时高强度工作。一天晚上,德国同事提醒团队成员任健“It's getting dark”,任健礼貌性回了句“I know”,又继续看图纸。“他重复了两次,后来挺无趣地走了,人家发展到这个程度可以慢悠悠的,我们必须跑起来。”
后来,看到中国工程师们的努力敬业和聪明才智,德国团队慢慢开始接受他们。与此同时,潍柴宣布将在德国建立林德液压新工厂,德方终于明白潍柴是过来发展产业和合作的,双方开始了真正的技术合作。
走路一路小跑,吃饭一手卷饼
一手鼠标
2017年,潍柴启动“发动机+林德液压”的动力总成项目,2018年样机调试成功。当时担任中国团队技术负责人的是杨国玺。陈岩回想起来,每次见到他时,都是一路小跑,吃饭一手拿着卷饼,另一只手握着鼠标。同事发现,他时常带着体温计和退烧药,才知道了他身体的异常。但看着他专注的工作状态,怎么也不像是个病人,大家也就相信了他所说的只是“普通发烧”。
发烧次数越来越多,任健为他推荐了医生,杨国玺以没时间推脱了,甚至发烧到39.4度还在拜访客户。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他终于利用今年端午节假期时间,去医院检查治疗,但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董事长谭旭光曾多次公开说:“十多年前,我最怕的是,张纪元跟我说‘我得走了’,现在张纪元随时走,我不怕了。”张纪元是潍柴发动机研发奠基人,刚刚被授予“潍柴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1000万元。
谭旭光的“不怕”,底气十足!潍柴有无数个像杨国玺一样心无旁骛攻主业的人,连续15年大规模引进优秀毕业生和全球中高端人才。发动机板块研发技术人员达到3441人,占在岗人员的21.5%,聚集了一批科研“疯子”人才。
蓬勃的朝阳再次升起,7月26日,1000多名新职工踏入潍柴。他们正芳华,接力再出发。(通讯员 沈振江 周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