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响应,双方围绕项目、产品、场景等热烈讨论,展现出满满的合作热忱……这是11月21日举办的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产业供需专场对接会上的一幕。
自今年4月28日以来,青岛已举办17场这样高效而务实的对接,平均每个月超过两场,吸引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参会,推动产业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作为北方民营经济“样板城市”,青岛积极担当山东“龙头”,持续促进民营经济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壮大。今年前9个月,青岛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其中,民营经营主体创业密度1999户/万人,连续五年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民间投资增长2.7%,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55%;民营企业进出口4716.3亿元,连续5年外贸贡献在65%以上;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26.6万人,连续5年吸纳就业占比在80%以上。
寻找更多“双赢”机会
“链主”企业是产业链上的“超级节点”,专精特新企业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的合作可以碰撞出共赢的火花。
在产业供需专场对接会现场,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一口气发布了纯电、快充、混动发动机、智能行车、智能泊车、车路云等11大类技术合作清单。“相比于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在智能座舱等方面不占优势,因此我们将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数字化经理孙欢欢表示。
另一家龙头企业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发布了超低温制冷机、干细胞及免疫细胞采集可变容积分离等技术研发需求,并围绕辅助医疗、医疗管理系统等技术领域与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了深度对接。
今年的17场对接还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链,将邀请范围延伸到全国,并不局限于青岛本土企业。以前来对接的30多家优质中小企业为例,不乏从北京、深圳、成都、上海、杭州等城市远道而来,带着诉求谋合作。
被称为科创板“遥感卫星第一股”的航天宏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实施国内规模最大的多层次、多模式混合遥感卫星星座项目“女娲星座”,已成功发射多颗雷达遥感卫星,向全卫星产业链拓展。
“以商业航天为代表的空天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们愿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以共同设立和运营地方太空星际卫星科技公司为抓手,加速推进‘女娲星座’建设进程。”航天宏图高级副总裁康健透露,公司计划在青岛建设华东空天数据运营中心。
有“落子”意向的不止航天宏图,深圳志凌伟业拟在青岛投资成立触摸屏研发制造基地,北京途灵微电子也计划在青岛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
“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
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只是青岛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中的关键一招。
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搭建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建设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今年以来,青岛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堵点和难点,从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发展环境、加大要素供给、打造四条赛道等方面,不断优化优质中小企业的养成路径,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政策的精准落地和各项服务举措的暖心支持,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作为隐形独角兽企业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田滨有感而发。
据统计,青岛已累计培育31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0家雏鹰企业、343家瞪羚企业、17家独角兽企业,45家企业入围2024年山东省民营企业200强,居全省第一。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青岛目前已扶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70个,奖补资金14亿元,撬动投资超80亿元。
企业敢于创新,政府鼓励创新,更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