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37分,天光刚冒头,山东销售枣庄第17站的檐灯已经亮成一片温柔的金色。我推门下车,本想加满油就走,却被一阵清凉的绿豆香牵住了脚步——老刘正把刚煮好的绿豆水倒进保温桶,热气混着豆香在晨风里荡开,像给站区罩上一层淡绿色的滤镜。
“兄弟,来一杯?天热,先降降火。”老刘把一次性纸杯递给我,杯壁冒着细汗,他却咧嘴笑得比阳光还亮:“张大爷马上到,他血压高,得先喝口凉的缓缓。”话音没落,摩托突突声由远及近,张大爷戴着草帽进门。老刘把绿豆水递过去,顺手接过钥匙,蹲下去检查链条。我站在一旁,忽然明白:汽油的刻度表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从这一蹲、一杯、一句里悄悄溢出来的。
暴雨28分钟
“那天雨跟泼水似的。”站经理李娜把监控视频调回7月12日晚19:46。画面里,我的车因电瓶亏电在2号岛罢工,雨刮器徒劳摆动。小刘撑着一把橙色油站伞冲过来,伞面瞬间被雨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他先安抚我,再把备用电源搬来搭电,发动机重新轰鸣那一刻,定格在20:14——整整28分钟,小刘全身滴水,笑容却像雨里开的向日葵。
后来我成了“编外员工”:每月5号、20号必到站,两箱汽油、一提矿泉水、两袋零食,风雨无阻。我还拉了11位同事入群,大家统一口令:“去17站,有伞、有电、有人。”汽油月均增量800余升,便利店销售额跟着上浮18%。我在手机里记下那串数字,却总在雨夜想起那盏橙伞——原来增幅可以换算成温度。
三分钟“新手保护”
上午9点15分,一辆贴着实习标的小轿车犹犹豫豫停在入口。油箱口在右,司机却把车靠左。小王抬手示意暂停,快步过去,声音不高:“别急,我第一次上高速也找不着北。”她扶着方向盘帮车主掉头,又蹲下去确认油号。油枪咔哒一声响,年轻人脸上的慌张退潮,笑得像刚考完科目三。
我在便利店里结账,随口问:“刚才那车加了多少?”小王边擦柜台边说:“92号,200元。不过,他下周还会再来。”原因后来我在客户回访表里看到:“她蹲下去那一刻,我决定以后都来这里加油。”——原来秘密只有三个字:被看见。
深夜1次“信用加油”
凌晨0点47分,我加班回来,手机落在办公室,身上只剩20元现金。小张把绿豆水递给我:“先记账,回去微信转我。”我迟疑:“你不怕我跑了?”小张笑得像深夜路灯:“跑得了人,跑不了信任。”一个月后,我不仅补了油款,还拉了办公室6台车进站,汽油月增600升,非油顺带卖出30箱牛奶。
我在朋友圈写下备注:1杯绿豆水=600升汽油+30箱牛奶。财务朋友说不严谨,我却觉得再精确不过。
凉意生产线
下午3点,老刘把空绿豆水桶搬回操作间,顺手在“今日凉意清单”上画钩:绿豆水36杯、帮调链条3次、指路6次、代买快餐2份。背面是昨天的数据:汽油6.8吨,非油4200元。箭头向上,颜色标绿。我忽然发现,他们把“服务”拆解成了可量化的小动作,又把不可量化的温度偷偷写进了销量。
傍晚6点,我离开站区,檐灯依旧金黄,油枪依旧嗡鸣,员工们弯腰、递水、挥手,动作周而复始,却像齿轮咬合般精确而温柔。李娜把今天的报表递给我,“秘密”那一栏写着一句话:“把客户当路人,油是商品;把客户当家人,油是牵挂。”
我合上手机,听见张大爷摩托再次发动,老刘在后头喊:“夜里热,绿豆水给你留着!”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写完了这篇随笔——销量稳不稳,不在报表,在人心;而人心的算法,不过是一杯绿豆水、一次蹲守、一句“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