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会褪色,但真相不会。”当银幕最后一束光熄灭,这句话仍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心上。8月10日,山东销售枣庄分公司油库党支部把主题党日搬进影院,让我们这些常年与管线、阀门、油罐打交道的石油人,在黑白影像里重新看见血色1937,也重新照见2025的自己。
影片选择了一家名为“吉祥”的照相馆做切口:南京城破,邮差、演员、老板、学徒……一群原本只为糊口的小人物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在暗房里发现了屠城铁证。镜头没有一味铺陈宏大战争,而是让底片、显影液、放大机成为刺刀与枪炮的另一种隐喻——胶片可以篡改,底片却留存了最真实的罪恶;正如历史可以被暂时涂抹,但终将显影于岁月。
最刺痛我的,是学徒阿昌把最后一张底片塞进相机皮腔、纵身跳进城河的画面。水波翻涌,他像一粒石子沉下去,真相却像涟漪浮上来。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们油库码头上的长江路管线——同样沉默蜿蜒,同样把“能源”与“命脉”四个字压在我们肩上。83年前,他们用生命把真相送出南京;今天,我们用责任把油品送进千家万户。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奔赴。
影片结束,灯亮起,很多同事红了眼眶。支部书记没有立即讲话,而是让我们抬头看影厅上方那行被忽视的宣传语——“每一滴油都是承诺”。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完成了对接:老金一家守护的是民族尊严,我们守护的是能源安全;他们冲洗的是黑白底片,我们输送的是工业血液。
回到岗位,我把观影笔记贴在操作室门上,提醒自己三件事:第一,守住底线,像守住底片。油品化验、计量交接、设备巡检,任何一次“差不多”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历史疑点”。我要把每一次签字、每一次确认都当成“底片”——留档、留真、留责。第二,把平凡干成不凡。电影里,演员毓秀从“只想活命”到“拿命护片”,转变只在一瞬。对我们而言,也许没有惊天动地,但把0.1%的损耗降到0.05%,把一次抢修时间从30分钟压到20分钟,就是新时代的“护片”。平凡岗位上的极致,就是不平凡。第三,把“石油红”融入“中国红”。
影片结尾,幸存者在阳光下举起斑驳的照片,背景是猎猎红旗。今天,我们胸前的党徽和工装上的宝石花,同样是那面红旗的一部分。能源报国的信念,不靠口号,靠每一次按规程操作、每一次应急演练、每一次寒冬酷暑里的坚守。走出影院时,枣庄的夜风裹着蝉鸣。
我忽然想起铁人王进喜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一道伤疤,那么石油精神就是新中国的筋骨。伤疤提醒我们为何出发,筋骨支撑我们走向何方。
今天,我把观影感写下,发给每一位同事,也发给屏幕前的你:让我们把底片里的呐喊化作泵房里的轰鸣,把历史的疼痛转化为岗位上的精准。愿我们输送的每一滴油,都映出山河无恙;愿我们守护的每一条管线,都通向民族复兴。
光影为证,山河作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这不是一句标语,而是我们石油人写在泵机上的铮铮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