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八月的玉米梢头掠过,带着暑气散场后的一丝爽利,悄悄在罩棚檐角留下几粒早熟的草籽。
对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来说,秋天并非从第一片黄叶开始,而是从八月的第一个夜班算起:蝉声渐歇,白露未晞,安全之弦已先于秋色一寸寸绷紧——年关尚远,但“虎头蛇尾”的隐患,从来不分季节。
责任,像一枚钉子在八月里闪光
晨会六点半,太阳刚把罩棚的铝皮烤得温热。站经理在白板上并排写下“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与“员工岗位安全职责”,像把两枚钉子敲进还带着余温的木头。“再抢进度,也先让安全过关。”一句话,把八月末伏的燥热压回地底。
卸油区里,计量员弯腰测水高,后背的工装洇出一片汗碱;收银台旁,第一次顶岗的小姑娘把“禁止烟火”袖标别得端端正正——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责任不是口号,是一双在八月也丝毫不敢松懈的手。
措施,在风里长出温度
八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午后的暴雨常把入口冲出一道浅浅的沟。老员工老刘把防汛沙袋码成一条矮墙,又搬来鼓风机吹干湿漉漉的地面;便利店的绿豆汤换了一桶又一桶,冰块与薄荷在锅里翻滚,清冽的甜香顺着檐沟飘到加油岛。跑长途的司机接过一杯,灌进喉咙里,长出一口气:“中国石油的八月,是带冰碴儿的甜。”防爆防火、防汛防滑、防高温中暑……一条条冰冷的词,在站里被八月的风焐出了体温。
系统,让隐患无所遁形
雨后初晴,片区主任带队巡检。他们像一群细心的农夫,把油罐、管线、消防沙池逐一“翻土”。
“看,呼吸阀边缘凝了几粒水珠,得补干燥剂。”
“静电接地铜牌被雨水沤出绿斑,拿砂纸打一下。”
检查表在风里哗啦作响,像一张巨大的筛子,把潜在的风险一粒粒筛出。系统优化的意义,正在于把“人、机、料、法、环”写成一首流畅的叙事诗,而不是让隐患成为八月里闷热的注脚。
查改,把问题终结在今夜
傍晚最后一辆槽车驶离,晚霞把加油站切成安静的几何。交接班室里,两班员工围在桌前,像传递一支燃烧的火炬:
“卸油口下方有雨渍油迹,已用吸油毡清理,明日再复检。”
“配电间门锁被水汽泡胀,已上报维修,提醒夜班同志挂临时警示牌。”
问题不“击鼓传花”,记录本上的字迹工工整整,像八月底最后一行早雁,把平安的讯息带向更远的远方。
夜深了,月亮爬上油罐顶,清辉洒在红白相间的立柱上,像撒了一层薄薄的盐。
值班员工裹紧工装,把巡检路线再走一遍。
他听见风掠过罩棚,带着玉米叶与蝉蜕的轻响——那不是夏末的尾音,而是一首关于守护的摇篮曲。
安不忘危,八月亦如此。
当第一片真正的秋叶落下时,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已提前在心里升起炉火:责任、措施、系统、查改——四把柴薪,把“虎头蛇尾”的隐患烧成“善始善终”的暖光。
于是,我们可以笃定地说:这个八月,每一滴油都安全抵达;这一年,每一盏灯都平安亮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