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5日讯 今年以来,位于枣庄的智慧文旅田园项目依托航天育种技术赋能农业种植,通过 “太空草莓” 立体智慧栽培、农旅体验场景创新,将科技基因注入传统田园,实现亩产翻番,勾勒出“科技兴农+体验创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与长在地里的草莓不同,走进常星创芯•智慧文旅田园项目1号大棚,“瀑布草莓种植区”呈现立体架构,不仅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更方便后期采摘。旁边的“高垄草莓种植区”“旋转草莓种植区”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查看植株生长状态,远程设置指令,自动调节水肥供给。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这套系统能够节水45%、节肥38%。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林业站站长薄发动说:“经过这个技术升级之后,我们栽植品种由原来的3种,现在提高到了6种,我们亩产由原来的4000斤,可以提高到8000斤,预计整个项目的年收入可突破1000万元。”
栽植技术可圈可点,草莓种子更是大有来头。这里的种子不仅“入地”,还曾经“上天”,在高真空、微重力以及高能粒子辐射的环境下产生变化,回到地球实验室后经过精心培育,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新品种,结出的草莓深受市场欢迎。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李环宇 薛城融媒 杜文正 李冠慧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