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搪瓷碗,36年守塔人
航标工张景民中秋假期值守岗位,讲述海岛变迁
齐鲁网视9月16日讯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消息(记者 薄克国)“1983年2月,我刚参加工作,主动要求去离青岛市区最远的岛屿——千里岩。上岛前,单位给每个人配备了生活必需品,其中就包括这只伴随我至今的搪瓷碗。”9月13日中秋节,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监控中心值班室,今年53岁的航标工张景民,捧着一只黄色搪瓷碗,向记者讲述他与这只碗的故事。
千里岩,位于黄海中部,是一座无居民、无淡水孤岛。每隔一两个月,会有补给船给岛上送水送菜及其他生活用品。受天气影响,运送给养的登陆艇常常比预定日期要拖后一两周才能到达。
“那个时侯没有冰箱,无法储存更多的食品。”张景民回忆说,光秃秃的岩石上没有土壤,不能种蔬菜。有那么几次,每个人的搪瓷碗里,都是一碗开水冲酱油,如果再能漂几片葱花,已属奢侈。
有一年三月,春寒料峭,补给船又好久没来了。饥肠辘辘的张景民决定下到海边挖海货。
常去的地方已没有东西可采挖,只能冒险到平时无法够及的地方。张景民小心踩着光溜溜的石头慢慢向远处一片生长着海蛎子的陡峭岩石靠近。“突然一个浪头扑了过来,海水瞬间淹没了我站立的礁石,又唰的一下,把我吸进海里,复又重重推向远处,一排浪头劈头盖脸把我闷在水里,另一波涌浪再将我推向岸边。”
恰在这时,张景民的同事及时出现,将他拖到岸上。经过两三天的持续高烧,张景民慢慢清醒过来。师傅高兴地给他端来一搪瓷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面条上铺着一只油光发亮的荷包蛋。
捧着这碗面条,张景民五味杂陈,感动、不安、自责,一股脑儿涌了上来。“师傅说,这个鸡蛋是驻岛部队首长让司务长专门送过来的,这是岛上仅存的一个鸡蛋了,大家都没舍得吃,留给了我。”张景民手捧搪瓷碗,泪水喷涌而出。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从千里岩到小青岛、团岛的灯塔,再到如今的青岛航标处监控中心,那只搪瓷碗,陪伴张景民走过每一段岁月。
“无论是灯塔值守,还是海上航标监控,都是全天候,离不开人。”张景民说,在他的印象里,工作36年,有一半的中秋节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我都习惯了,家人也习惯了,我也没有特别的想法,总觉得这是应该的,毕竟,工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家庭。大家与小家,首先要选择大家。”
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上都灯光闪烁,为海上船舶点燃一盏指路明灯。海上明灯的背后,是一名名航标工人的坚守与奉献。
“从乳山口到岚山港的海岸线上,有700多个航标,我们监控中心通过AIS、GPRS、北斗,对航标进行24小时监控,力求做到保障及时,助航准确。”张景民说。
张景民说,现今的千里岩岛,建起了密闭良好的房间,装上了大功率空调,冰箱、卫星电视、电脑、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航标监控工作也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大棚里,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捧着搪瓷碗喝酱油汤啃咸菜疙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